读“两极地区示意图 (图1).回答1-4题. 1.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北京位于中山站的 A.西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3.我国的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比较 A.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 B.长城站的极昼极夜时间最短 C.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 D.地球公转较慢时.中山站白昼最长 4. 北极地区局部冰面上降尘非常严重.这些黑色的颗粒使冰川表面融化出一个个小圆洞.这种现象说明黑色颗粒主要减弱了冰面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作用 B.散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保温效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7~20题。

1.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长城站和中山站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11月~次年三月    B.4月~5月     C.6月~8月    D.9月~10月

3.南极洲储量占世界首位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        B.煤矿      C.锰矿      D.淡水

4.我国的三个极地考察站比较

A.长城站极昼极夜时间最短              B.地方时黄河站最早

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D.二分日三站昼夜长短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1)

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  ]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

北京位于中山站的

[  ]

A.

西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东北方

(3)

长城站和中山站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A.

11月~次年3月

B.

4月~5月

C.

6月~8月

D.

9月~10月

(4)

南极洲储量占世界首位的自然资源是

[  ]

A.

铁矿

B.

煤矿

C.

锰矿

D.

淡水

(5)

我国的三个极地考察站比较

[  ]

A.

长城站极昼极夜时间最短

B.

地方时黄河站最早

C.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D.

二分日三站昼夜长短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图1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2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地气压(P)和气温(T)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2)若图1所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A.东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3)图2所示时期,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此时33°N受    的控制。
(4)图2中数字    表示低纬环流圈,字母    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
(5)图2所示时期,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    ,它切断了    气压带
(填字母);南亚地区盛行    风,嘉兴的气候特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图中示意的水循环类型为          。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任选一处指出其地貌类型名称,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4分)

(2) 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这一现象将对当地河流的水文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体现出地理环境的什么基本特征。(3分)

(3)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2分)

(4) 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