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和“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7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⑴符合“光照强、热量充足、降水少、对水源依赖大”特点的粮食生产区是
A.西南诸河产区 B.内流河产区
C.东南诸河产区 D.黄河产区
⑵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西南诸河产区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限制因素。
⑶统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90年代期间,以松辽河产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产区和以长江产区为代表的我国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出现很大变化,请分析原因。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地发展建设东北农业生产基地,东北走“农一牧业结合共同发展”的道路。建立了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注:易地育肥,是指将牧区的犊羊、羔羊,在其食量大增时,送到农业区;通过喂饲粮食饲料促进其长大。
⑷分析“易地育肥”发挥了产粮区的哪些优势?它对草场建设有何意义?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17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2分)。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1分)。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2分)?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1分)?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1分),并阐述理由(2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2分)。
(17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2分)。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1分)。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2分)?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1分)?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1分),并阐述理由(2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2分)。
图13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 。
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是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4)”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15)”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 ,并阐述理由 。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辱荒卿的演变过程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