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 图12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 420 442 460 材料三 图13中的河南省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 .实现了由“天下粮仓 向“国人厨房 的历史性转变. 图13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 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图12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13为图1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一 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2.说出图1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4分)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13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4分)

4.试说明图12所示地区生物物种较丰富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

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2: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        

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

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  )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    (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4)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5)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

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2010年10月4日至10月9日,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是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天津气候谈判会议在气候资金、森林保护、能力建设等议题上取得了进展,对推动墨西哥坎昆会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的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很多国家并不把气候谈判看成是拯救气候的竞赛,而是在比较谁为保护气候做的更少、从其他国家得到的更多。
资料二:“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资料三: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从开幕到结束,天津的昼夜变化趋势为
[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__________ 趋势。
(3)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__年。
(4)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
    和收益大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的意愿高
    ②全球变暖影响西欧冬暖夏凉气候,西欧国家对此非常消极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④石油输出国石油输出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度议题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持积极立场
[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6)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
    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
    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
    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至少说出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题

南亚水患------2008年5月3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以每小时192公里的时速袭击了缅甸,缅甸政府随后宣布仰光、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为重灾区。人口有8万人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拉布达镇被高达12英尺(3.5米)的巨浪所淹没。到5月7日,已经证实有超过2.2万人在风暴袭击中丧生,另外还有4万余人失踪。随着救灾深入,死亡人数会进一步上升。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国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简要分析这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近年来,图示区域地震频繁发生,如2005年lO月8日,南亚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场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伊斯兰堡东北部95千米处),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处。

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2007年6月出现的大量降水。导致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中国南部省份发生洪灾和山体滑坡。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应做好哪些防灾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下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2010年10月1日一12月5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2为“2010年12月1日11时中国及西北太平洋海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l)降水距平率小于-8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写简称)、皖、苏等省级行政区。
(2)降水距平率小于-80%的区域所述省区遭受了比较严重的______灾,试分析这些地区此灾害发生频
    率高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时刻山东大部分地区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将要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甲地降水距平百分率为________,图2表明当时甲地可能遭受__________灾害袭击,试说明你
    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