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读图2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昆明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被称为“春城 .分析这种气候特征的成因. (2)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试分析其 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4)由于本地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北京日前公布了由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进行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北京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模式形成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东部发展带”是未来城市产业与人口布局扩展的主要地带;“西部生态带”则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适度发展地带。“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多的压力。

(1)根据下表中的多年平均北京气温、降水资料,描述北京的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4.3

-1.9

5.1

13.6

20.0

24.2

25.9

26.4

16.9

12.7

4.3

-2.2

降水量(mm)

2.6

5.9

9.0

26.4

28.7

70.7

175.6

182.2

46.7

18.8

6.0

2.3

(2)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城市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主要途径有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②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③在山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  ④适度提高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结合左图提供的信息,试分析将西部定为北京生态环境带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4)据图说明东部发展带未来重点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并分析发展这些产业的有利条件。

                                                                              

                                                                             

                                                                         

(5)预计到2008年,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550万。简述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并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说明缓解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8分)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产业转移促使日本更加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增长点。
(5)读“东京上野公园景区图”(图12),评价其景区规划的合理性。(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

[  ]

A.

B.

C.

D.

(2)

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__

[  ]

A.

受海洋影响大

B.

受暖流影响大

C.

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

受季风环流影响大

(3)

图15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4)

上图中的大陆西海岸地区多火山和地震活动,试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

(5)

若在图示范围内自南向北沿大陆西海岸旅行,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热带荒漠带、________、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图2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3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20中的____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5分)

(2)据图21、22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

          

(3)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2分)

 

 

 

   (2)比较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6分)

 

 

 (3)乙地区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其地位迅速下降,试简述其主要原因。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