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河之害在于“缺水多沙 .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了多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得成功. 3.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 将泥沙“带入 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4.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 问题的是 A.加快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B.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C.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D.在黄河源头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三)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5. 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 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山顶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 甲乙两个宿营地的相对高度和方位是 A.370米.甲在乙的西北面 B.420米.甲在乙的东南面 C.370米.甲在乙的东南面 D.420米.甲在乙的南面 (四)右图是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部和下部悬垂纸片A.B.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8.该实验模拟的是 A.大气热力环流 B.大气温室效应 C.地壳物质循环 D.海陆间水循环 9.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A.A.B都向左偏 B.A向左偏.B向右偏 C.A.B都向右偏 D.A向右偏.B向左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
A.春旱严重时B.夏汛来临前C.秋季汛期后D.冬季枯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17~20题。

17.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

20.调水调沙过程中若水量过大,可能对河道堤岸产生破坏,给一些城市带来洪水威胁。其中洪水威胁最小的是

A.郑州市       B.济南市

C.开封市       D.洛阳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并获得成功。据此回答下题。

(1)

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以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1.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1. A.
    ①②
  2. B.
    ③④
  3. C.
    ①③
  4. D.
    ②④

2.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①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1. A.
    ①②
  2. B.
    ③④
  3. C.
    ①③
  4. D.
    ②④

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1. A.
    春旱严重时
  2. B.
    夏汛来临前
  3. C.
    秋季汛期后
  4. D.
    冬季枯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