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我国30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遇的“绿色壁垒 “技术壁垒 也越来越多.这告诉我们要 ①学会利用世贸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③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④坚持市场经营多元化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在中国境内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半岛和大平原分别是:         

                                 ,A锋面将向          方向运动,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近期内气温变化趋势是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可能出现的旱灾是:              

   (2)B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试说明该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十几个社员在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8位社员在那张大纸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4)材料二中凤阳农民签订的契约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他们的行动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6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5)材料三中,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的原因是什么?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6)从“文革”结束后口粮的不足到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再到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四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23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会谈。双方重申,发展长期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与繁荣,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五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 的社会氛围,全区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好各族群众共同关心的事情,努力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创了建设和谐宁夏的新局面。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结合材料四分析中俄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8)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下列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三大所表述的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简要说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在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出入四川的艰难。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60千米。据规划,高2010年,四川省将有12条出川大通道竣工通车,四川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简述该地区交通建设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简述改革开放后,四川省大力发展交通的主要区位因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克服挫折与困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3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增长不到一倍,GDP却增长了14倍,总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财政收入增长了30倍。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人下降为2100多万人。人民群众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现在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迈进。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3)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3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这期间他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这时“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有人提出要“办”年广九。安徽省芜湖市检察院也正式对年广九提起公诉。

(1)从材料看,上世纪80年代,私营企业面临什么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电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中国各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变化图(左图)与中国工业制成品净出口比较优势变化图(右图)。

  (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类型并简要说明原因。

  (4)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四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今,安徽风阳小岗村大胆尝试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民找到了一条向全面小康迈进之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5)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

    材料五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根本原因体现的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红军长征路线图

(3)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20世纪30年代党和红军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大转变和发展?

(4)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波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走向胜利之路。现如今上述地区的交通条件仍然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试分析地形、地质条件对当地交通运输的影响?

(5)材料五中图示地区有两个我国卫星发射基地,请从纬度、地形、气候和天气方面比较它们作为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优势条件。

材料六: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是设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的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科学和技术试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6)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对我国经济将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材料七:胡锦涛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7)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耕地面积

草地面积

森林面积

淡水面积

45种矿产资源

110位

126位

76位

107位

55位

80位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每吨煤实

现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耗油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比国外低

15%—25%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