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铜片中央滴一滴稀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洗去残留溶液.铜片表面出现一个银白色的亮斑.在亮斑和铜片的交界处滴一滴含NaCl和酚酞的溶液.数分钟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铜片,再用滴管滴入10mL稀硝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过一会儿,试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烧杯中有晶体析出
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过一会儿,试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烧杯中有晶体析出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为NO2;同时该反应放热,使烧杯内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为NO2;同时该反应放热,使烧杯内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
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

(4)由实验推知,反应后产物的总能量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硝酸和铜片的总能量.
(5)该装置有明显的不足,原因是
NO、NO2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NO、NO2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的方法是
在试管上加一双孔塞,用导气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在试管上加一双孔塞,用导气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北京)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
Z+W
(1)Y的电子式是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2NH3(l)?NH2-+NH4+
2NH3(l)?NH2-+NH4+

(3)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P2O5+6OH-=2PO43-+3H2O
P2O5+6OH-=2PO43-+3H2O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2NO+O2
2NO2?2NO+O2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30.7
3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已知:X+Y
  △  
.
 
Z+W
(1)Y的电子式是

(2)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2NH3(l)?NH2-+NH4+
2NH3(l)?NH2-+NH4+

(3)用如图所1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4)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2NO+O2
2NO2?2N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进行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实验探究.请帮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前,在U型管内加入少量品红溶液(或红墨水).打开3个T型管螺旋夹,使U型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
(1)在内部的试管里盛1g氧化钙,当滴入2mL左右的蒸馏水后,打开a、b螺旋夹,可观察到U型管里的红墨水如何变化?
U型管里的红墨水向右移动,导致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U型管里的红墨水向右移动,导致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2)如果用这个装置观察到U型管内出现与上述(1)相反的现象,可在小试管中加入
NH4Cl或NH4NO3等铵盐
NH4Cl或NH4NO3等铵盐
固体后滴入适量的蒸馏水.
(3)若向内部的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铜片,再用滴管滴入10mL稀硝酸,能否得到(1)中现象?
,另外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过一会儿,试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U型管里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过一会儿,试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U型管里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为NO2;该反应放热,使大试管内气压增大,导致U型管里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为NO2;该反应放热,使大试管内气压增大,导致U型管里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
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
;由此可知,反应后产物的总能量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硝酸和铜片的总能量.此时该装置有明显的不足,原因是
NO、NO2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NO、NO2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的方法是
在试管上加一双孔塞,用导气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在试管上加一双孔塞,用导气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Z+W

   (1)Y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