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5.1 g镁铝合金透入15.ml4mol / L的盐酸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3mol / L的烧碱溶液.使获得沉淀最大量.计算所加入烧碱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
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
57.3 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从下列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从下列选出)。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4)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②近似认为0.55 mol/L NaOH溶液和0.25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 (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解决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的问题,某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工厂排出的富含CO2的废气经净化吹入碳酸钾溶液吸收,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CO2转变为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的部分技术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一定条件
→CH3OH+H2O
CO2+3H2
一定条件
→CH3OH+H2O
;△H<0.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的温度,除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主要考虑了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2)从合成塔分离出甲醇的原理与下列
C
C
操作的原理比较相符(填字母).
A.过滤    B.分液    C.蒸馏    D.结晶
(3)工业流程中一定包括“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提高效益、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除K2CO3溶液和CO2、H2外,还包括
高温水蒸气
高温水蒸气

(4)在体积为2L的合成塔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
0.24mol/(L?min)
0.24mol/(L?min)
;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措施有
增大H2的用量等
增大H2的用量等

(5)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已知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H2 (g)+
1
2
O2(g)=H2O(l)△H2=-285.8kJ/mol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
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装置与答题无关,省略铁架台等已省略.)按下连连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②③①
②③①

(2)简要说明排空气的方法和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方法
打开K,使丁烷气依次流经各装置,在装置G的末端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堵住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没有爆鸣声,则空气排尽
打开K,使丁烷气依次流经各装置,在装置G的末端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堵住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手指,若没有爆鸣声,则空气排尽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通过观察气泡,调节K,控制气体流速
通过观察气泡,调节K,控制气体流速

(4)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1.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1:1
.(假定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
(5)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图2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Ⅰ
分液
分液
蒸馏
蒸馏
,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SO32-+Br2+H2O═SO42-+2H++2Br-
SO32-+Br2+H2O═SO42-+2H++2Br-

②已知B的碳原子数大于A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
CH3-CHBr-CH2Br
CH3-CH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

N2(g)+3H2(g)  2NH3(g)  △H= -92.4 kJ/mol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合成氨工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填序号)。

①反应压强为20Mpa~50Mpa   ②500℃的高温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   ④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

(2)一定条件下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n(N2)变化如图所示(T-温度)。则T2    T1(填>、=、<),判断的依据是:                                                

(3)合成氨气所需的氢气可以由水煤气分离得到。涉及反应信息如下:

反应一:C(s)+H2O(g) H2(g)+CO(g)  平衡常数K1

反应二:CO(g)+H2O(g) H2(g)+CO2(g)  平衡常数K2

① K1的表达式:K1                        

②将一定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以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别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H2

CO

1

650

1

2

0.8

1.2

5

2

900

0.5

1

0.2

0.8

3

3

T

a

b

c

d

t

(Ⅰ)实验1中,用CO2表示反应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Ⅱ) 在实验3,当a=0.5、b=1时,要使c、d数据与实验2相同,且t<3,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填序号)

A.其它条件不变温度T<900℃         B.其它条件不变温度T>900℃

C.充入一定量氖气                   D.使用高效催化剂

(Ⅲ)对于反应二,当升高温度时K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上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入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