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或油灌入小口瓶时.常在瓶口插入一根竹筷或玻璃棒.水或油就沿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不致流到瓶子外面.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能否采用竹筷或是玻璃棒?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解析:水和油对竹筷或玻璃棒是浸润液体, 不行.因为水银对竹筷或玻璃棒是不浸润液体.如果用铅棒就可以灌水银.因为水银浸润铅.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小组探究液体有机物样品A(C3H8O2)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如图实验装置,通过Na与A反应确定羟基个数.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从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仪器名称)中加入;检验装置甲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止水夹夹住甲、乙间的橡皮管,再从分液漏斗里加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中的水不在滴入烧瓶,表明气密性好
用止水夹夹住甲、乙间的橡皮管,再从分液漏斗里加水,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中的水不在滴入烧瓶,表明气密性好

(2)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若干个小球并冷却后再与有机物A反应,其目的是
增大钠与有机物A的接触面积,保证反应从充分
增大钠与有机物A的接触面积,保证反应从充分

(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ρ=l.038g?mL-1
实验编号 有机样品的体积 有机样品的质量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I 3.65mL 3.8g 1120mL II 7.30mL 7.6g 2240mL III 14.60mL 15.2g 4000mL
①不能选第
组数据来计算A中羟基个数,这组数据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可能广口瓶中水不足,或者装置漏气或钠不足
可能广口瓶中水不足,或者装置漏气或钠不足

②有机物A中羟基个数为
2
2

实验二:
欲确定有机物A中含氧官能团的位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7.30mL A,Cu作催化剂,经氧化后完全转化成液态有机物B.
②取一质量为m1g的洁净试管,向其中加入足量银氨溶液,滴入化合物B,并水浴加热,待充分反应后,静置,小心倒出上层清液,向试管中小心滴加蒸馏水,倒出,再加入蒸馏水,再倒出,最后将试管烘干并称量.重复2次,试管质量均为m2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小心滴加蒸馏水的目的是
洗涤附着在银上的可溶物,使测量结果准确
洗涤附着在银上的可溶物,使测量结果准确

(2)若m2-m1=43.2g,则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
CH2OH-CH2-CH2OH
CH2OH-CH2-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苹果、香蕉等水果的果香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它常用于硝化纤维及漆类的溶剂。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
(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mL(9.25g,0.125mol)正丁醇和7.2mL(7.5g,0.125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摇匀,投入1~2粒沸石。按图(上图)安装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打开冷凝水,反应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回流。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反应瓶中。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
(Ⅱ)产品的精制
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到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涤,有机层继续用10 mL10%Na2CO3 洗涤至中性;再用10 mL 的水洗涤,最后将有机层到入小锥形瓶中,用无水可硫酸镁干燥。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 mL 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4-126 ℃的馏分。称量,得到产品的质量11.34g。
(1)冰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取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冷水应该从冷凝管___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2)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水器的使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反应速率和提高产品产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品的精制过程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放入小锥形瓶中。
(5)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利用下图的仪器装置可用来测定纯碱Na2CO3的百分含量∶供选用的试剂有∶纯碱样品、碱石灰、浓盐酸、浓H2SO4、NaOH溶液,稀硫酸,自来水、无水CaCl2、饱和NaHCO3溶液.实验步骤:a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b准确称量盛有干燥剂的干燥管D的质量(m1g);c准确称取纯碱样品质量(n1g)并放入广口瓶内;d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试剂3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e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再称量D的总质量(设为m2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试剂1、3、4、5分别为1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2)

进行操作e时,要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3)

如果撤去A装置,直接向B中缓缓鼓入空气,则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进行d、e操作时,均要求“缓缓”进行,理由是________.

(5)

装置C和E的作用分别是C________E________

(6)

根据此实验,计算纯碱中Na2CO3百分含量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少量NaHSO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中取一定量Cu片和一定量浓H2SO4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结束后,发现烧瓶中还有少量Cu剩余,有人认为还有一定量的H2SO4剩余,原因是
稀H2SO4与Cu不反应
稀H2SO4与Cu不反应
随着反应进行,H2SO4越来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随着反应进行,H2SO4越来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在不增加浓H2SO4的前提下,若使剩余铜片溶解可再加入
NaNO3、Fe2O3
NaNO3、Fe2O3
(填写两种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使剩余的H2SO4全部转化为CuSO4,过滤后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某小组同学采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里结晶水X的值;
①在他们的实验操作中至少称量
4
4
次.
②下面是其中一次实验的数据
坩埚质量 坩埚与晶体总质量 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
11.7g 22.7g 18.6g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判断x的实测值比理论值(x=5)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3)装置乙的作用是:
防止丙中液体倒吸入甲中
防止丙中液体倒吸入甲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f
bdf
(填序号).
a.甲装置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管、长颈漏斗、圆底烧瓶
b.KMnO4溶液用于尾气处理
c.当把品红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若品红不褪色,说明无NaHSO3产生
d.当把品红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若品红褪色,说明NaOH已完全转化为NaHSO3
e.若把品红溶液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滴入到锥形瓶中,不显紫红色,说明NaOH已完全转化为NaHSO3
f.此装置换上其它药品后,不能制取和收集少量纯净的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甲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有机物甲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工业上可以用丙物质来生产甲物质,反应式表示:
丙 
500℃
 C2H6+甲,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1.
试写出丙物质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CH3CH(CH3)CH32-甲基丙烷;CH3CH2CH2CH3丁烷
CH3CH(CH3)CH32-甲基丙烷;CH3CH2CH2CH3丁烷

(2)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①X的分子式为
C2H6O
C2H6O
,官能团的名称是
羟基
羟基

②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催化下反应生成Y,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
Cu或Ag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Cu或Ag
2CH3CHO+2H2O

(3)X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W,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防止溶液倒吸
防止溶液倒吸

②若分离出试管甲中该油状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b
b
(填序号).
a.漏斗       b.分液漏斗    c.长颈漏斗
③实验结束后,若振荡试管甲,会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
乙酸的沸点低,加热时,少量乙酸进入试管甲,振荡时,乙酸与碳酸钠接触,发生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产生气泡
乙酸的沸点低,加热时,少量乙酸进入试管甲,振荡时,乙酸与碳酸钠接触,发生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产生气泡
(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