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看 4. 从-向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己上,尝怏怏不悦班:等级、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决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
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
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己上,尝怏怏不悦班:等级、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决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
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
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12分)
智者乐水
朱国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山往高延,水向低流,山的境界似乎要高一些。群峰叠嶂,山峦逶迤。何其壮观,何等奇伟!而老子却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从山顶流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它寻山谷而下,顺田野而饶,穿城市而过,奔江河而去,直到万川入海。它流到最低处,又能跃到最高处,悄无声息地就去了太空。云是水的舞蹈,雨是水的吟唱,雪是水的凝结。水就这样在洼处和高处,观望着世事人间。
水,是生存之源。地球上倘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绿树和鲜花,也就没有鱼龙混杂的历史和甜酸苦辣的民生。自古以来,人都讲究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面水而住。一个地方,有了奔泻的江河、蜿蜒的溪流就有了生机。多一泓清水,就多一些灵气,多一份娇媚。
水的生命,在于长流不腐,勇于闯荡。水的力量,在于一往无前,排山倒海。水的气质,如百媚千娇的俏女子,亦像一个能屈能伸、刚柔兼备的伟丈夫。其形,小可以为沟渠为溪流,大可以为江河为湖海;其态,可以为云、为雾、为雨,亦可以为雪,为冰。
水,在艺术家的眼中,更是汩汩灵动,溢溢才情。孔老夫子从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读到的是“逝者如斯夫”;王维在行吟禅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清泉石上流”的无限境界;施特劳斯的多瑙河,看到的是爱人亲切的面容;列宾眼中的伏尔加河,看到了船夫苦难的背影。他们或用文字,或用旋律,描摹了水的无尚奇妙和不朽精灵,同时也抒写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在众多的诗人骚客中,无论吟咏明净似镜的西子湖,还是放歌大浪滔天的黄河浪,无不牵动着人们对水的一往情深和无限向往,撩拨着内心恣肆的情思。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不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会失血失魂。少了水,中国的首部诗集《诗经》,一大半都要不复存在。至于一部唐诗,水的景观,水的佳句更比比皆是。想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临洞庭》、崔颢的《黄鹤楼》、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牧的《泊秦淮》、张继的《枫桥夜泊》……
水还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姿态,以它自身深刻的蕴含,寄托着许许多多的寓意,给了人们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需要领悟的行军之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对人生行为的一种告诫;“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对高高在上的用权之人的殷殷忠告。认识了“鱼得水游,鸟乘风飞”这个道理,就可认知一些根本的东西,超脱外物束缚,享受快乐的天趣。从“水滴石穿,木锯绳断”的事理中得到启发,能助人恒心持久,坚持不懈;感悟到“大海终须纳细流,江湖从来迎清泉”的道理,就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智者乐水,是因为人们寄意于水而收获了深邃的理念,飞舞的思绪,浪漫的情怀,灵性的文字吧。
【小题1】.作者笔下的水具有哪些可贵的品格?(3分)
                                                                   
【小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智者乐水”的?(3分)
                                                                   
【小题3】.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说说诗人是怎样借助水表达“内心独特感受”的。(3分)
                                                                   [来源:Z|xx|k.Com]
【小题4】.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说说文章结尾的表达作用。(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12分)
智者乐水
朱国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山往高延,水向低流,山的境界似乎要高一些。群峰叠嶂,山峦逶迤。何其壮观,何等奇伟!而老子却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从山顶流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它寻山谷而下,顺田野而饶,穿城市而过,奔江河而去,直到万川入海。它流到最低处,又能跃到最高处,悄无声息地就去了太空。云是水的舞蹈,雨是水的吟唱,雪是水的凝结。水就这样在洼处和高处,观望着世事人间。
水,是生存之源。地球上倘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绿树和鲜花,也就没有鱼龙混杂的历史和甜酸苦辣的民生。自古以来,人都讲究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面水而住。一个地方,有了奔泻的江河、蜿蜒的溪流就有了生机。多一泓清水,就多一些灵气,多一份娇媚。
水的生命,在于长流不腐,勇于闯荡。水的力量,在于一往无前,排山倒海。水的气质,如百媚千娇的俏女子,亦像一个能屈能伸、刚柔兼备的伟丈夫。其形,小可以为沟渠为溪流,大可以为江河为湖海;其态,可以为云、为雾、为雨,亦可以为雪,为冰。
水,在艺术家的眼中,更是汩汩灵动,溢溢才情。孔老夫子从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读到的是“逝者如斯夫”;王维在行吟禅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清泉石上流”的无限境界;施特劳斯的多瑙河,看到的是爱人亲切的面容;列宾眼中的伏尔加河,看到了船夫苦难的背影。他们或用文字,或用旋律,描摹了水的无尚奇妙和不朽精灵,同时也抒写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在众多的诗人骚客中,无论吟咏明净似镜的西子湖,还是放歌大浪滔天的黄河浪,无不牵动着人们对水的一往情深和无限向往,撩拨着内心恣肆的情思。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不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会失血失魂。少了水,中国的首部诗集《诗经》,一大半都要不复存在。至于一部唐诗,水的景观,水的佳句更比比皆是。想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临洞庭》、崔颢的《黄鹤楼》、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牧的《泊秦淮》、张继的《枫桥夜泊》……
水还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姿态,以它自身深刻的蕴含,寄托着许许多多的寓意,给了人们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需要领悟的行军之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对人生行为的一种告诫;“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对高高在上的用权之人的殷殷忠告。认识了“鱼得水游,鸟乘风飞”这个道理,就可认知一些根本的东西,超脱外物束缚,享受快乐的天趣。从“水滴石穿,木锯绳断”的事理中得到启发,能助人恒心持久,坚持不懈;感悟到“大海终须纳细流,江湖从来迎清泉”的道理,就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智者乐水,是因为人们寄意于水而收获了深邃的理念,飞舞的思绪,浪漫的情怀,灵性的文字吧。
【小题1】.作者笔下的水具有哪些可贵的品格?(3分)
                                                                   
【小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智者乐水”的?(3分)
                                                                   
【小题3】.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说说诗人是怎样借助水表达“内心独特感受”的。(3分)
                                                                   [来源:Z|xx|k.Com]
【小题4】.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说说文章结尾的表达作用。(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