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下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使A中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 。
(3) 能证明乙醇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
(4)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分)下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使A中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 。
(3) 能证明乙醇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
(4)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分)下图为苯和溴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其中A为带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
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D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下图为苯和溴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其中A为带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
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D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