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 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 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 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 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 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 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 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 .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 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实验验证] (1) 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2)小红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 [反思提高]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pH>7,冷却后pH变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探究: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 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①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②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③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①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②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与应用:确定该溶液还可以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             (要求类别不同),对应的现象是                                     

反思与评价:小淇认为上述探究存在问题,她的理由是                         

Ⅱ.计算:某固体物质由MgSO4和NaOH组成,取24.0g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1g·mL-1),加入的稀H2SO4的体积x(单位:mL)与所得沉淀质量y(单位:g)有如右下图所示的关系,

求该固体混合物中NaOH、MgSO4的质量各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某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红色铁泥”为研究对象,探究红色物质的成分,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小组讨论】同学们对“铁泥”中所含红色物质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红色物质是铜         乙同学: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丙同学: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铁      丁同学:红色物质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
【资料在线】①该厂“红色铁泥”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使用铁触媒(一种催化剂)后的废弃物,除红色物质外,还含有通常不与酸、碱、氧气反应及受热不发生分解的物质; ②氢氧化铁受热时,会分解产生氧化铁和水.
【实验验证】为验证上述四位同学的猜想,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小明取一定量“红色铁泥”样品,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有黄色溶液产生,于是得出“乙同学的猜想成立”的结论;
小红同学按下列顺序进行实验:先取适量已晒干的“红色铁泥”,称量其质量为m1g; 再将“红色铁泥”置于坩埚中充分加热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m2g.
【问题讨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同学一致认为,小明同学得出的“乙同学的猜想成立”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2)针对小红同学的实验操作及测定的两个数据,进行分析:
①若甲同学的猜想成立,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m1=m2,则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成立;
【拓展应用】
应用之一:若“红色铁泥”中“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铁”,可应用下列实验方案回收“红色铁泥”中的铁元素制得“铁红”(化学式为Fe2O3,是红色油漆的重要原料):

(1)上述过程中发生了三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2)a、b是同一实验操作,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的“铁红”的纯度(Fe2O3的质量分数)不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应用之二:为了测定用以上方法制得的“铁红”的纯度,同学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过程分析与交流.
查阅资料:草酸(乙二酸H2C2O4)在浓H2SO4存在下发生下列反应:H2C2O4数学公式CO↑+CO2↑+H2O
实验准备:按右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实验数据:取10g“铁红”样品进行实验,所得实验数据有右表所示甲、乙两组:
甲组数据乙组数据
玻璃管连同样品的质量E装置连同药品的质量
实验前试验后实验前试验后
60g57.6g100g107g
分析讨论:
(1)同学们拟用纯净的CO还原“铁红”,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C盛放的试剂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____;
(2)从环保角度看,请你提出改进该实验装置的建议______;
(3)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__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____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
(4)同学们认为,若用乙组数据进行计算“铁红”的纯度,则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请依据甲组数据,计算该“铁红”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铜仁地区)同学在做实验时用到H2SO4、Ba(OH)2、NaOH、Na2CO3四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取废液少许,向其废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废液是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离子呢?
[理论分析]:废液是由这种离子(H+、SO4 -、Ba2+、NO3-、Na+、OH-、CO32-)相互之间发生反应后形成的.向其废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废液呈红色,则废液是
碱性
碱性
性,所以一定不存在的一种离子是
H+
H+
(填离子符号下同);有二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它们是NO3-
Na+
Na+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提出的部分假设如下:
甲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SO42+、CO32-
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SO42-、CO32-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
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Ba2+、SO42+会结合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
Ba2+、SO42+会结合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请按丙同学的假设成立来设计实验,并验证该假设,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②继续加稀盐酸直到无气体冒出;
③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②继续加稀盐酸直到无气体冒出;
③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有气泡冒出 废液中有CO32-
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有SO42-
有气泡冒出 废液中有CO32-
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有SO42-
废液中有SO42-和CO32-
丙同学的假设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________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实验现象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不生锈  铜丝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______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