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1.(华中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 这里赞赏的是 D A.秦朝军功授爵制 B.汉代察举制 C.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D.隋唐科举制 2.(山西省太原五中2009届高三10月月考)武则天用人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 D ①对有才能的庶人破格录用 ②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③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④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山西省太原五中2009届高三10月月考)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官员产生的主要形式.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①任免制 ②世袭制 ③文官考试制 ④察举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4.(山西省太原五中2009届高三10月月考)隋唐有兵制.可使“士(兵)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其制应为 A A.府兵制 B.征兵制 C.募兵制 D.养兵制 5.(山西省太原五中2009届高三10月月考)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唐在年龄规定方面的这种变化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 A.轻徭薄赋.存百姓.政在得民 B.大兴文教.延长初等教育年限 C.尊老爱幼.以稳定扩大统治基础 D.合理选才.以确保干部年富力强 6.(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 是指: B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7.(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C A.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与之有关的措施是 B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这说明租庸调制 A 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 ②实物租和劳役租相结合 ③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状况下的赋税方式 ④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10.(广东省四校联考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11.(浙江省金华十校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唐朝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类似王.谢这些世家大族的没落.与下列制度的实行有直接关系的是 D A.三省六部制 B.均田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度 12.(四川省南充高中2009届高三七次周练)据史料记载:“隋朝大业五年.全国人口为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 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C A.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13.(安徽省六校2009届高三下期一次联考文综)某校高三文科班王同学为了加强对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C 皇 帝 皇 帝 皇 帝 皇 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枢密使 参知政事 三司使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枢密院 中书省 宣政院 A B C D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