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 对流.中国通过““丝-银 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 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答案要点: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规定: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弊端: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减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 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命令林则徐主持禁烟. (3)1933年: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1973年: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