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 而已. --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朝建立的历史背景.(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