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选择 气体 反应原理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注意事项 O2 2KMnO4 +MnO2+O2↑ 2KClO32KC+3O↑ A a或b 共同点: ①气密性的检查 ②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③若用排水法.做完实验先撤导气管.后撤酒精灯 不同点: 收集氨气仪器要干燥 CH4 无水CH3COONa和碱石灰共热 A a或c NH3 2NH4Cl+Ca(OH)2 2NH3↑+2H2O+CaCl2 A c H2 较活泼金属与稀强酸(如H2SO4. HCl但勿用HNO3或浓H2SO4)的置换反应 C a或c ①用长颈漏斗时要液封 ②制SO2(Na2SO3粉末).NO2.C2H2(CaC2遇H2O粉化)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③制CO2不用H2SO4(因CaSO4微溶) ④制H2S不能用硝酸或浓H2SO4 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C b SO2 无水Na2SO3粉与中等浓度H2SO4进行复分解反应 B b NO2 Cu和浓HNO3 Cu+4HNO3=Cu(NO3)2+2NO2↑+2H2O B b C2H2 电石与水进行反应 CaC2+2H2O=Ca(OH)2+C2H2↑ B a Cl2 MnO4+4HCl(浓) MnO2+Cl2↑+2H2O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NaCl+MnO2+2H2SO4 Na2SO4+MnSO4+Cl2↑+2H2O E或D a或b ①排水法完毕应先撤导管后撤火 ②反应物都是液体要加碎瓷片防爆沸 ③制乙烯要控制温度在170℃ ④收集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 HCl 食盐与浓H2SO4(不挥发性酸与挥发性酸的盐)进行复分解反应 E或D b 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E a C2H4 F a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

(1)若锥形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可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D→B→B→C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                              

②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加热B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若锥形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B中盛装固体催化剂,可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其反应产物为NO和H2O。

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锥形瓶中盛装Na2SO3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H2SO4溶液,B中盛装Na2O2固体,可探究SO2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时是否有O2生成。根据气流方向,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分)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系列关于镁、铝性质的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位置和结构”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镁原子电子式                        

(2) “基本性质”

②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列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 > 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 Al”

③镁片和铝“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④ 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如右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1mol/L MgCl2和AlCl3溶液,用胶滴管逐滴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⑤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 Al”

甲试管现象                          

乙试管离子方程式                           

实验三: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得出“金属性:Mg> Al”,

⑥请在右框中画出一个原电池装置图,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定金属性:Mg>Al

可用材料:镁片、铝片、导线,其它试剂和材料、仪器可自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分)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系列关于镁、铝性质的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位置和结构”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镁原子电子式                        
(2) “基本性质”
②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列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 > 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 > Al”
③镁片和铝“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④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如右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1mol/L MgCl2和AlCl3溶液,用胶滴管逐滴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⑤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 > Al”
甲试管现象                          
乙试管离子方程式                           
实验三: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得出“金属性:Mg > Al”,
⑥请在右框中画出一个原电池装置图,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定金属性:Mg >Al
可用材料:镁片、铝片、导线,其它试剂和材料、仪器可自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分)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系列关于镁、铝性质的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位置和结构”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镁原子电子式                        

(2) “基本性质”

②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列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 > 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 > Al”

③镁片和铝“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④ 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如右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1mol/L MgCl2和AlCl3溶液,用胶滴管逐滴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⑤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 > Al”

甲试管现象                          

乙试管离子方程式                           

实验三: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得出“金属性:Mg > Al”,

⑥请在右框中画出一个原电池装置图,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定金属性:Mg >Al

可用材料:镁片、铝片、导线,其它试剂和材料、仪器可自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系列关于镁、铝性质的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位置和结构”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镁原子电子式                        

(2) “基本性质”

②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列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 > 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 > Al”

③镁片和铝“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④ 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如右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1mol/L MgCl2和AlCl3溶液,用胶滴管逐滴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⑤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 > Al”

甲试管现象                           

乙试管离子方程式                           

实验三: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得出“金属性:Mg > Al”,

⑥请在右框中画出一个原电池装置图,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定金属性:Mg >Al

可用材料:镁片、铝片、导线,其它试剂和材料、仪器可自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