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果装置不漏气.调整量气管B的位置.使量气管A内水面与量气管B内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 的原因是 ,实现“在同一水平面上 的操作是 ).然后准确读出量气管A内水面凹面最低点的读数V1m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

③装好实验装置。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⑥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⑦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⑧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代号)。

(3)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L(25℃、1.0l×l05Pa,该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m).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M(O2)=                                        

    (4)若50mL量筒内液面如右图所示,则所测得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L.

    (5)若计算所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氯酸钾中混有不产生氧气的固体杂质

      B.第一次称量时药品、砝码反置

      C.药品未完全分解

      D.量筒内液体被排尽

      E.装置漏气

      F.读数时俯视量筒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

③装好实验装置。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⑥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⑦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⑧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代号)。

(3)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L(25℃、1.0l×l05Pa,该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m).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M(O2)=                                        

    (4)若50mL量筒内液面如右图所示,则所测得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L.

    (5)若计算所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氯酸钾中混有不产生氧气的固体杂质

       B.第一次称量时药品、砝码反置

       C.药品未完全分解

       D.量筒内液体被排尽

       E.装置漏气

       F.读数时俯视量筒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理想气体各参数p(压强)、V(体积)、T(温度)、n(物质的量)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粗略测定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气体常数R的值,下面是测定实验的分析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

(一)测定原理: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气体常数R=pV/nT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本实验通过金属镁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来测定R的值。其反应为:

Mg+2HCl=MgCl2+H2

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镁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通过测出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分别由温度计和气压计测得。氢气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反应中镁的质量来求得。将以上所得各项数据代入R= pV /nT式中,即可算出R值。

(二)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托盘天平、测定气体常数的装置(如上图所示);②试剂:6mol·L-1HCl、镁条若干。

(三)实验内容:

1.在托盘天平上称出镁条的质量(称量镁条天平的游码示数如右图所示,未用砝码,单位为g);

2.按上图搭好仪器。取下试管,移动量气管B,使量气管A中的水面略低于零刻度线,然后将量气管B固定。

3.在试管中加入15mL 6 mol·L-1HCl,不要使盐酸沾湿试管的上半部。将已称重的镁沾少许水,贴在试管上部不与盐酸接触。

4.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方法如下:(方法要求简单有效)

                                                                              

                                                                                                                                                          

5.如果装置不漏气,调整量气管B的位置,使量气管A内水面与量气管B 内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原因是                                   ;实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操作是                                                   ),然后准确读出量气管A内水面凹面最低点的读数V1(如右图所示)。

6.轻轻摇动试管,使镁条落入盐酸中,镁条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此时量气管A内水面即开始下降。为了不使量气管A内气压增大而造成漏气,在量气管A内水面下降的同时,慢慢    (上或下)移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基本保持水平。反应停止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约10分钟),移动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相平,读出反应后量气管A内的精确读数V2(如右图所示)。

7.记录实验时的室温t和大气压P。(已知室温为27℃,大气压为100kPa)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镁条的质量

w=

           

g

氢气的物质的量

n=

              

mol

反应前量气管A内读数

V1=

          

ml

反应后量气管A内读数

V2=

              

ml

氢气的体积

V

          

ml

室温

T

              

K

大气压

P

             

Pa

气体常数R的值(计算过程和结果):

(五)问题与讨论:①在读取量气管内气体体积V1时,眼睛仰视读数,结果造成R的测定值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②若没等反应试管冷却到室温就量取液面的高度,结果造成R的测定值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理想气体各参数p(压强)、V(体积)、T(温度)、n(物质的量)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粗略测定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气体常数R的值,下面是测定实验的分析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


(一)测定原理: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气体常数R=pV/nT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本实验通过金属镁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来测定R的值。其反应为:
Mg+2HCl=MgCl2+H2
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镁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通过测出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分别由温度计和气压计测得。氢气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反应中镁的质量来求得。将以上所得各项数据代入R=" pV" /nT式中,即可算出R值。
(二)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托盘天平、测定气体常数的装置(如上图所示);②试剂:6mol·L-1HCl、镁条若干。
(三)实验内容:
1.在托盘天平上称出镁条的质量(称量镁条天平的游码示数如右图所示,未用砝码,单位为g);
2.按上图搭好仪器。取下试管,移动量气管B,使量气管A中的水面略低于零刻度线,然后将量气管B固定。
3.在试管中加入15mL 6 mol·L-1HCl,不要使盐酸沾湿试管的上半部。将已称重的镁沾少许水,贴在试管上部不与盐酸接触。
4.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方法如下:(方法要求简单有效)
                                                                             
                                                                                                                                                          
5.如果装置不漏气,调整量气管B的位置,使量气管A内水面与量气管B 内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原因是                                  ;实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操作是                                                  ),然后准确读出量气管A内水面凹面最低点的读数V1(如右图所示)。
6.轻轻摇动试管,使镁条落入盐酸中,镁条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此时量气管A内水面即开始下降。为了不使量气管A内气压增大而造成漏气,在量气管A内水面下降的同时,慢慢   (上或下)移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基本保持水平。反应停止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约10分钟),移动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相平,读出反应后量气管A内的精确读数V2(如右图所示)。
7.记录实验时的室温t和大气压P。(已知室温为27℃,大气压为100kPa)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镁条的质量
w=
           
g
氢气的物质的量
n=
              
mol
反应前量气管A内读数
V1=
          
ml
反应后量气管A内读数
V2=
              
ml
氢气的体积
V
          
ml
室温
T
             
K
大气压
P
             
Pa
气体常数R的值(计算过程和结果):
(五)问题与讨论:①在读取量气管内气体体积V1时,眼睛仰视读数,结果造成R的测定值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②若没等反应试管冷却到室温就量取液面的高度,结果造成R的测定值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由于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推测乙醇分子的结构可能是下列两种之一:

为确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现给出乙醇、钠、水及必要的仪器,甲、乙、丙三名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

图中量气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200毫升),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1)

装置A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  ]

A.

防止乙醇挥发

B.

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

使乙醇容易滴下

(2)

学生甲得到一组实验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乙醇的结构应为________(用“Ⅰ”或“Ⅱ”表示),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

(3)

学生乙认为: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氢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4)

学生丙不想通过称取乙醇的质量来确定乙醇的物质的量,那么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

(5)

实验后三名学生从乙醇的可能结构入手,对乙醇和钠的关系进行讨论,如果乙醇的物质的量为n mol,那么对钠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要求必须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