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mL2mol/L的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向该烧杯里缓缓加入0.4mol/L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 (1)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 ② (2)写出反应过程式中的离子方程式: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合成原料.实验室合成溴乙烷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反应:CH3CH2OH+BHr
H2SO4
CH3CH2HBr+H2O
装置如图.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数据如表: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 水溶性
 CH3CH2OH 46 78.4 0.79 互溶
 CH3CH2Br 109 38.4 1.42 难溶
 CH3CH2OCH2CH3 74 34.5 0.71 微溶
 CH2=CH2 28 -103.7 0.38 不溶
浓硫酸(H2SO4 98 338 1.38 易溶
①合成反应:在仪器B中加入适量NaBr、浓硫酸和50mL乙醇,安装好仪器,缓缓加热,收集馏出物.
②分离提纯:将馏出物加水后振荡,再加入适量酸除去乙醚,分液,最后得到52mL溴乙烷.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2)仪器C为直形冷凝管,冷水进口是
 
(填“a”或“b”).
(3)仪器D置于盛有
 
的烧杯中,目的是
 

(4)装置A的名称为牛角管,其结构中的c支管的作用是
 

(5)溴乙烷粗产品分离提纯阶段,加水的目的是
 

(6)该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朝阳区二模)某同学利用下面装置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
Ⅰ、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很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过程Ⅱ将铜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铜丝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铜丝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为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a和b,从注射器中推入空气
打开止水夹a和b,从注射器中推入空气
.当红棕色气体较多时,轻抽注射器使反应停止,关闭a,取下注射器.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控制b和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充满稀硝酸时,关闭b打开a,可见无色气体.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的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排出

(4)将3支盛满红棕色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水温/0C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
2
3
2 50 不足试管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越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越多
温度越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2+HNO3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且生成的NO所占体积小,所以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增大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且生成的NO所占体积小,所以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I. 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写出过程Ⅲ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红棕色气体
产生红棕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编号 水温/℃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的
2
3
2 50 不足试管的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SnCl4的制备需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金属Sn的制备,第二步由Sn和Cl2反应生成SnCl4
第一步:金属Sn的制备--以锡石SnO2为原料,用足量的焦炭作还原剂,在高温下可制得粗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nO2+2C
 高温 
.
 
Sn+2CO
SnO2+2C
 高温 
.
 
Sn+2CO

已知锡与碳同族,粗锡经电解精炼可得纯锡,精炼时的阴极反应式为
Sn2++2eˉ=Sn
Sn2++2eˉ=Sn

第二步:SnCl4的制备--用干燥、纯净的Cl2与熔融的Sn反应制SnCl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SnCl4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沸点114℃,遇潮湿空气便发生水解反应,Sn的熔点:231℃,如图1是制取SnCl4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本试验中检查制气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A右端导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烧瓶导管口出现气泡,冷却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水柱
将A右端导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烧瓶导管口出现气泡,冷却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水柱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2)装置B、C中的药品名称分别是
饱和食盐水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浓硫酸

(3)当反应生成SnCl4时,应熄灭
D
D
处的酒精灯,理由是
依靠反应放出的热量维持SnCl4的生成
依靠反应放出的热量维持SnCl4的生成

(4)老师说该实验装置E设计仍不完整,请你协助该研究小组设计出所缺装置(须标出试剂的名称,装置图尽可能简单)并在图2的方框中画出.
(5)实验制得的SnCl4中因溶解了Cl2而略显黄色.提纯SnCl4的方法是
蒸馏
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
苯、溴、三溴化铁
苯、溴、三溴化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跟烧瓶口垂直的一段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和冷凝反应物的作用;
导气和冷凝反应物的作用;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吸收HBr中的溴蒸汽
吸收HBr中的溴蒸汽

(4)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未反应的溴而显褐色,提纯的方法是
将溶有溴的溴苯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溴苯的密度大于水,沉在下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溴苯.
将溶有溴的溴苯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溴苯的密度大于水,沉在下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溴苯.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锥形瓶C中加入AgNO3溶液,若
生成淡黄色沉淀
生成淡黄色沉淀
,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锥形瓶C中加入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现象是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

(6)实验结束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瓶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r2+2NaOH=NaBr+NaBrO+H2O
Br2+2NaOH=NaBr+NaBr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