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 .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 ――摘编自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华.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结合材料对马戛尔尼来华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 (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19世纪末.中西方之间有一次碰撞和交流--马戛尔尼来华.通过这一事件可以反映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首先.英国此次来华主要目的是拓展中国市场.并希望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英王在信中表示:“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邦交.扩大两国人民之商业 .英国当时已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急需拓展海外市场.故借祝寿之名.来华打开中国市场.这同时也说明当时英国还是想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信中也提到“增进两国邦交 .并带来大量精美礼物.说明当时英国还没有要武力侵略中国.也反映中国当时还是比较强大 其次.反映了中国闭关锁国不重视对外贸易.乾隆认为英国人居住天朝照管买卖不合天朝体制.并认为天朝“无所不有. .“并无更需尔过制办物件 .这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反映.自然经济对外贸的要求很少.这也不难理解清朝的态度了.从信中也反映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对于英国提出的划出一小岛.停放货物的要求坚决拒绝.指出“天朝尺土具归版籍.疆址森然 .另外在中国总督和皇帝的信中一再提到“慕顺之心 “施恩远夷 “倾心向华 “恭顺之诚 等词.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长期的闭关导致对外部世界不了解.自高自大.这也使的中国不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马来华通商这件事.使得中国丧失了一次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跟上潮流的机遇. 18世纪末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为开拓海外市场.派马来华要求通商.而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依然在封建社会徘徊.表面繁华实则危机重重.长期的闭关养成了天朝上国.自高自大的心态.对于英国的要求一概拒绝.错失了一次了解世界的机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落后的政体.是日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