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实验室用CO还原CuO制Cu所用CuO为80g.则预先应准备CO的量 28g 大于28g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很多,现有H2SO4、H2SO3、SO2、Na2SO3、BaSO4、CuSO4、Na2SO4这7种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H2SO3转化为硫酸是酸雨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a2+有剧毒.我市曾发生一起“毒烧饼”事件,起因是烧饼摊主在制作烧饼的过程中误将有毒化工原料碳酸钡当作干粉使用,导致多人中毒.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毒烧饼”事件中的中毒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患者被送往医院后,
医生往往让其服用
 
(填题干所列7种物质中的一种)来解毒.
(3)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课本上解释为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
 
,则发生了钝化;若铁棒表面
 
,则未发生反应.
(4)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进一步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制取硫酸铜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2Cu+O2
  △  
.
 
2CuO,CuO+H2SO4=CuSO4+H2O
方法二: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其优点是:
 

(7)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请你举出两种含硅的材料名称
 
 

(8)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酸雨”等都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关.为了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通常以硫酸亚铁的形式,而硫酸铁则无这种药效.当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是
 
如果药片已经失效,应如何检验?写出主要操作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南开区一模)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CBECF
ACBECF
(填字母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关闭
关闭
,活塞b应
打开
打开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k、m
k、m
 (填字母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还原
还原
性.
(4)图1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队伍水柱
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队伍水柱
.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氨气的装置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