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分)室温下,将1.00mol/L盐酸滴入20.00mL 1.0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0C)
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
B.b点:
C.c点:C(Cl-)=C(NH4+)
D.d点后,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2)在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是先 后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下表中,分别讨论了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
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
|
离子浓度的关系 |
溶质 |
溶液的pH |
物料守恒关系 |
① |
C(NH4+)>C(Cl-)>C(OH-)>C(H+) |
|
pH>7 |
/ |
② |
|
NH4Cl |
/ |
|
③ |
C(Cl-)>C(H+)>C(NH4+)>C(OH-) |
|
pH<7 |
/ |
(8分)室温下,将1.00mol/L盐酸滴入20.00mL 1.0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0C)
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
B.b点:
C.c点:C(Cl-)=C(NH4+)
D.d点后,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2)在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是先 后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下表中,分别讨论了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
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
| 离子浓度的关系 | 溶质 | 溶液的pH | 物料守恒关系 |
① | C(NH4+)>C(Cl-)>C(OH-)>C(H+) |
| pH>7 | / |
② |
| NH4Cl | / |
|
③ | C(Cl-)>C(H+)>C(NH4+)>C(OH-) |
| pH<7 | / |
(8分)室温下,将1.00mol/L盐酸滴入20.00mL 1.0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0C)
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
B.b点:
C.c点:C(Cl-)=C(NH4+)
D.d点后,容易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2)在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是先 后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下表中,分别讨论了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
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
| 离子浓度的关系 | 溶质 | 溶液的pH | 物料守恒关系 |
① | C(NH4+)>C(Cl-)>C(OH-)>C(H+) | | pH>7 | / |
② | | NH4Cl | / | |
③ | C(Cl-)>C(H+)>C(NH4+)>C(OH-) | | pH<7 | / |
(8分)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 | 备选项 | 挑出选项序号 | 挑选依据 |
(1) | A.Na2O B.CO2 C.SO2 D.P2O5 | | |
(2) | A.S2- B.I- C.Fe D.SO42- | | |
(3) | A.HCl B.CO2 C.NH3 D.CaO | | |
(4) | A.蒸馏 B.分液 C.蒸发 D.中和 | | |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 > >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 > 。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S H2O;
CS2 CO2 CCl4>CF4(选填>或<)。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 ℃。CF4的沸点为-128 ℃。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他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填写字母,多选扣分)
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