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已知反应:Cu2S+2Cu2O==6Cu+S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gCu.反应中转移1.8mol电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工业上铜的冶炼常采取火法熔炼工艺.以辉铜矿(主要成分 Cu2S)为原料,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2Cu2S(s)+3O2(g)=2Cu2O(s)十2SO2(g)△H=-768.2KJ?mol-1
2Cu2O(s)+Cu2S(s)=6Cu(s)+SO2(g)△H=+116.0KJ?mol-1
反应Cu2S(s)+O2(g)=2Cu(s)+SO2(g)的△H=
-217.4KJ/mol
-217.4KJ/mol

在上述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NH3?H2O=(NH42SO3+H2O或 SO2+NH3?H2O=NH4HSO3
SO2+2NH3?H2O=(NH42SO3+H2O或 SO2+NH3?H2O=NH4HSO3

Ⅱ大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臭氧层的破坏.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仿(CHCl3).CCl4(g)+H2(g) 
催化剂
 CHCl3(g)+HCl(g).此反应伴随有副反应,会生成CH2Cl2、CH3Cl和CH4等.已知CCl4的沸点为 77℃,CHCl3的沸点为 61.2℃.
如果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温度℃ 初始CCl4浓度(mol?L-1 初始H2浓度(mol?L-1 CCl4的转化率
1 110 0.8 1.2 a
2 110 1 1 50%
3 120 1 2 x
4 120 1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CCl4的转化率a
大于
大于
50%(填“大于”“小于”“等于”);
(2)在实验2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5mol?L-1CCl4和1mol?L-1HCl,平衡将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逆”或“不移动”).
(3)120℃,在相同条件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实验3、4,测得CCl4的转化率(x)和生成物中CHCl3的体积分数(y)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图中实线是CCl4转化率变化曲线,虚线是产物中CHCl3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图中的四条线中,表示H2起始浓度为2mol?L-1实验中CCl4的转化率(x)变化曲线是
(选填序号).根据上图曲线,氢气的起始浓度为
4mol/L
4mol/L
有利于提高CCl4的平衡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运用相关

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一定量的SO2后,SO2和SO3(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              

(2)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经焙烧、熔炼等使铁元素及其他有关杂质进入炉渣,将铜元素还原为铜。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u2S(s)+3O2(g) = 2Cu2O(s)+2SO2(g)  △H =-768.2 kJ·mol1

2Cu2O(s)+ Cu2S (s) = 6Cu(s)+SO2(g)  △H =+116.0 kJ·mol1

①“焙烧”时,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主要成分是Cu2S和FeS,其物质的量比为1:2)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熔炼中,Cu2S与等物质的量的O2反应生成Cu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用电解的方法将硫化钠溶液氧化为多硫化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硫化物转变为多硫化物是电解法处理硫化氢废气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图,是电解产生多硫化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1)S2=SxS2+2xe,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当反应转移x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

②将Na2S·9H2O溶于水中配制硫化物溶液时,通常是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硫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一定量的SO2后,SO2和SO3(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为
 

(2)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经焙烧、熔炼等使铁元素及其他有关杂进入炉渣,将铜元素还原为铜.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u2S(s)+3O2(g)═2Cu2O(s)+2SO2(g)△H=-768.2kJ?mol-1
2Cu2O(s)+Cu2S (s)═6Cu(s)+SO2(g)△H=+116.0kJ?mol-1
①“焙烧”时,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主要成分是Cu2S和FeS,其物质的量比为1:2)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熔炼中,Cu2S与等物质的量的O2反应生成Cu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精英家教网
(3)用电解的方法将硫化钠溶液氧化为多硫化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硫化物转变为多硫化物是电解法处理硫化氢废气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图,是电解产生多硫化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1)S2-═SxS2-+2xe-,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当反应转移x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
②将Na2S?9H2O溶于水中配制硫化物溶液时,通常是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运用相关
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一定量的SO2后,SO2和SO3(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              
(2)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经焙烧、熔炼等使铁元素及其他有关杂质进入炉渣,将铜元素还原为铜。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u2S(s)+3O2(g) = 2Cu2O(s)+2SO2(g) △H ="-768.2" kJ·mol-1
2Cu2O(s)+ Cu2S (s) = 6Cu(s)+SO2(g) △H ="+116.0" kJ·mol-1
①“焙烧”时,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主要成分是Cu2S和FeS,其物质的量比为1:2)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熔炼中,Cu2S与等物质的量的O2反应生成Cu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用电解的方法将硫化钠溶液氧化为多硫化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硫化物转变为多硫化物是电解法处理硫化氢废气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图,是电解产生多硫化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1)S2=SxS2+2xe,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当反应转移x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
②将Na2S·9H2O溶于水中配制硫化物溶液时,通常是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运用相关
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一定量的SO2后,SO2和SO3(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              
(2)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经焙烧、熔炼等使铁元素及其他有关杂质进入炉渣,将铜元素还原为铜。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u2S(s)+3O2(g) = 2Cu2O(s)+2SO2(g) △H ="-768.2" kJ·mol-1
2Cu2O(s)+ Cu2S (s) = 6Cu(s)+SO2(g) △H ="+116.0" kJ·mol-1
①“焙烧”时,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主要成分是Cu2S和FeS,其物质的量比为1:2)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熔炼中,Cu2S与等物质的量的O2反应生成Cu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用电解的方法将硫化钠溶液氧化为多硫化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硫化物转变为多硫化物是电解法处理硫化氢废气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图,是电解产生多硫化物的实验装置:
①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1)S2=SxS2+2xe,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当反应转移xmol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
②将Na2S·9H2O溶于水中配制硫化物溶液时,通常是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