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 )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哲理是( )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 和“热闹 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 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 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 .主要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 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一说法( )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 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矛盾的观点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 C(4) 答案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