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双酚-A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是一种能使人及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生育及繁殖异常的环境激素.其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生成双酚-A和羧酸H两种物质. 已知与 结构相似的醇不能被氧化为醛或酸.羧酸H可以由以下途径制得: (1)双酚-A的分子式为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B.可以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与浓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 Br2 (2)下列物质中与双酚-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 C. D. (3)C的结构简式 .其名称为 . (4)G中所含官能团为 .⑤的反应类型为 .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羧酸H与甲醇反应后得到的酯.能形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高级光学仪器透镜.请写出该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此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 ____            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     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                                                                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_(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下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的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题:(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右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     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                                                               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_(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下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的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题:(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右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题:(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右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