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中采集原料花粉.然后酿成香甜的蜜. 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比喻蕴涵的哲理是 A 在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B 哲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共同的东西 C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材料中的“香甜的蜜 表明 A 哲学家的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B 哲学家的哲学观点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而获得的理性认识 C 正确的认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7.固步自封.浅尝辄止的观点 A 否认了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获得理性认识 B 忽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违背了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哲理 D 只承认感性认识.不承认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8.“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 善于区分整体和部分 B 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 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最根本的区别是 A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具体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 D 感性认识来自实践.理性认识来自思维过程 10.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是 A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B 参加实践活动 C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 D 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1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在认识论中的体现有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认识总是要不断的扩展和向前推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产生这一差别的认识论原因是 () A感觉往往是错误的.理解一定是正确的 B感觉反映活生生的现象.理解则揭示真理 C感觉依赖于人的感觉器官.理解依赖于人的抽象思维 D理解深入到事物内部.抓住了内在本质和规律.也就抓住了诸多现象的根据 13.以下可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A绵里藏针 B似是而非 C皮笑肉不笑 D声东击西 14.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识,这主要是因为 ( ) 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体更正确更深刻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能动的飞跃 D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15.“眼见不一定为实 .这主要是因为(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 C 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16. 人们获得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共性是 ( ) A.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D. 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 17.“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喑于大理 . 这句话说明( ) A矛盾普遍存在的.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坚持正确价值观.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时代和实践的局限性.人们受现象的蒙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1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之所以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 ①感性认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②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假如二者都正确.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④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绿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句千古名句体现的哲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B现象含真象和假象 C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 2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终点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片面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 学后记: 答案: 1--5ADAAB 6--10CCDBA 11--15DDBCB 16--20BCDAA 科目:高二政治 教学案 5.2.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预习导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