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相邻主族原子序数相差最大的是 ( ) A. 在短周期中 B. 在长周期的第ⅠA族第ⅡA族 C. 在长周期的第ⅡA族第ⅢA族 D. 在第四周期中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甲、丁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甲、丁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丁>甲>乙
B.甲、乙、丙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乙>甲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甲、丁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丁>甲>乙
B.甲、乙、丙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乙>甲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三周期第VⅠA族
第三周期第VⅠA族
;写出Y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2S22P3
2S22P3

(2)由X、Z两元素可以组成A、B两种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B,A的分子属于
极性
极性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3)一定条件下,Y的单质气体与X的单质气体充分反应生成6.8g C气体(已知n(X):n(Y)=3:1)可放出18.44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92.2kJ/mol
N2(g)+3H2(g)2NH3(g)△H=-92.2kJ/mol

(4)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D
①已知1mol D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写出加热条件下D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OH-
 △ 
.
 
H2O+NH3
NH4++OH-
 △ 
.
 
H2O+NH3

②又知D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D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Cl2+H2O═SO42-+2Cl-+2H+
SO32-+Cl2+H2O═SO42-+2Cl-+2H+

(5 )X的单质与Z的单质在KOH的浓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如果以金属M和金属N为惰性电极,在电池的M极通入X的单质气体,N极通入Z的单质气体,则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2+2OH--2e-═2H2O
H2+2OH--2e-═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X元素是
H
H

(2)X与W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
共价
共价
键(填“离子”“共价”).
(3)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Cu+2NO3-+8H+═3Cu2++2NO↑+4H2O
3Cu+2NO3-+8H+═3Cu2++2NO↑+4H2O

(4)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
①已知1mol 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写出加热条件下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OH-
  △  
.
 
H2O+NH3
NH4++OH-
  △  
.
 
H2O+NH3

②又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A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Cl2+H2O=SO42-+2Cl-+2H+
SO32-+Cl2+H2O=SO42-+2Cl-+2H+

(5)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式量为392的化合物B,1mol B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a 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 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①B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6H2O
(NH42Fe(SO42?6H2O

②已知1mol?L-1 100mL B的溶液能与1mol?L-1 20mLKMnO4溶液(硫酸酸化)恰好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Fe2++MnO4-+8H+=5Fe3++Mn2++4H2O
5Fe2++MnO4-+8H+=5Fe3++Mn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