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室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溶液与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4+) + c(NH3·H2O ) =c(Cl-) B.pH=8 的NaB溶液.c(Na+)-c(B-)=0.99×10-6mol/L C.pH=12的氨水溶液与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4+)>c(Cl-)>c(OH-)>c(H+) D.Na2CO3溶液中.c(OH-)=c(HCO3-)+c(H2CO3)+ c(H+)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德州一模)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者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1mol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星变化示意图(a、b均大 于0>,且知:
2CO(g)+2NO(g)=N2(g)+2CO2(g)△H=-ckJ?mol-1(c>0)
请写出CO将NO2还原至N2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4CO(g)+2NO2(g)=4CO2(g)+N2(g)△H=-(2b+c-2a)KJ/mol
4CO(g)+2NO2(g)=4CO2(g)+N2(g)△H=-(2b+c-2a)KJ/mol

(2)图2是实验室在三个不同条件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a、b、c表示).已知三个条件下起始加入浓度均为:c(N2)=0.1mol?L-1,c(H2)=0.3mol?L-1;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H<0
①计算在a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40%
40%

②由图2可知,b、c各有一个条件与a不同,则c的条件改变可能是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
;试写出判断b与a条件不同的理由
因为加入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ba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氮气的浓度相同
因为加入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ba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氮气的浓度相同

(3)利用图2中c条件下合成氨(容积固定).已知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 下表:
T/(K) 298 398 498
K/(mol?L-1-2 4.1×106 K1 K2
①试确定K1的相对大小,K1
4.1x106(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
AC
AC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H3的浓度保持不变   B.2v( N2)(正)-v( 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①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NH4++H2O?NH3?H2O+H+
NH4++H2O?NH3?H2O+H+

②25°C时,将PH=x氨水与pH=y的疏酸(且x+y-14,x>11 )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SO
 
2-
4
]>[NH
 
+
4
]>[H+]>[OH-]
B.[NH
 
+
4
]>[SO
 
2-
4
]>[OH-]>[H+]
C.[NH
 
+
4
]+[H+]>[SO
 
2-
4
]+[OH-]
D.[NH
 
+
4
]>[SO
 
2-
4
]>[H+]>[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IV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Na+) = 2c(CO32-)

B.c(Na+) > c(CO32-) > c(HCO3-)

C.c(OH-) > c(HCO3-) > c(H+)

D.c(OH-) - c(H+) = c(HCO3-) + 2c(H2CO3)

(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IV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Na+) = 2c(CO32-)
B.c(Na+) > c(CO32-) > c(HCO3-)
C.c(OH-) > c(HCO3-) > c(H+)
D.c(OH-) - c(H+) = c(HCO3-) + 2c(H2CO3)
(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IV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Na+) = 2c(CO32-)

B c(Na+) > c(CO32-) > c(HCO3-)

C c(OH-) > c(HCO3-) > c(H+)

D c(OH-) - c(H+) == c(HCO3-) + 2c(H2CO3)

(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关于CO2和碳酸盐应用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某研究小组利用反应:CO(g)+H2O(g)H2(g)+CO2(g)  △H=-41.2kJ/mol ,制备CO2与H的混合气体,并进一步研究CO2与H2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时在合适条件下的反应产物应用。
(1)已知:850℃时在一体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达到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2mol    
B.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最终会放出49.44kJ热量    
C.第4min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第6min时,若升高温度,反应平衡常数会减小    
E.第8min时,若充入氦气,会导致v正(CO)<v逆(H2O)
(2) 850 ℃时,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3)研究小组采用碱液吸收一定量CO2的方法来提高混合气中H2与CO2的体积比。若以1L 1.5mol/L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了22.4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CO2,则吸收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 如将H与CO2以4:1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已知:CH4(g) + 2O2(g)CO2(g)+ 2H2O(l)   ΔH1=-890.3 kJ/mol   
H2(g) + 1/2O2(g)H2O(l)     ΔH2=-285.8 kJ/mol   
则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 熔融盐燃料电池(见图2)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CO32--8e=5CO2+2H2O。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为此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则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通入了标准状况下空气448 L(假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20%),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标准状况下CH4____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