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 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8年广东卷)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围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学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力1.0×105Pa、反应时间3 h):

T/K

303

313

323

35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2.0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O(1)=2NH3(g)+O2(g)    ΔH=+765.2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_________。

(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设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计算

① 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广东卷).(分)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H2O(l)HCOOH(l)+CH3OH(l);△H>0

某小组通过试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组分

HCOOCH3

H2O

HCOOH

CH3OH

物质的量/mol

1.00

1.99

0.01

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平均反应速率/(103mol·min1)

1.9

7.4

7.8

4.4

1.6

0.8

0.0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年广东卷)根据表1信息和,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07年广东卷)(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07年广东卷)(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

(2)显色时间t2=______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_____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