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① ,② .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才能使NO2气体充满试管②. (4)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人试管②应如何操作? (1)Cu+4HNO3 = Cu( NO3)2+ 2NO2↑+2H2O. (2)①可以控制反应, 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 a.b . (4)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 用手捂住试管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8温州市八校联考)

(Ⅰ)(4分)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B.制备(收集)任何气体开始实验前,都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D.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

E.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F.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Ⅱ)(11分)下图甲是旧教材中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是新教材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丙是某校师生对乙作进一步改进并对所产生的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的装置。

 

 

(1)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     丙装置除具乙装置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2)欲使NO2气体充满试管②,应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当气体充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然后把a、b、c都关闭,并把试管②置于沸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A.颜色  B.平均摩尔质量  C.压强   D.密度

(3)为了验证NO2与水的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厦门市质检)教材实验设计也常存在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对

其进行改进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

Ⅰ.草酸晶体(H2C2O4?2H2O)受热易分解(分解温

度为175℃),产生CO和CO2。右图为高三教材82

页关于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及验证部分分解产物的实验

装置图。

   (1)写出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该装置欲验证的分解产物是           

   (3)草酸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如下表:

 

分子式

颜色、状态

水溶性

熔点/℃

密度/g?cm-3

草酸晶体

H2C2O4?2H2O

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

101.5

1.650

有同学认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存在不合理因素,请分析指出(任答两点):

                                                      

                                                           

Ⅱ.下图甲是高一课本65页“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有人对该实验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①按上图乙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下注射器并集满C12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1―2min后,再移开酒精灯。迅速将注射针插入石英玻璃管内,并将C12缓缓推入玻璃管中;

④拔出针头,再用同样的方法快速向玻璃管中推入空气。请回答:

   (1)步骤③中,移开酒精灯、推入C12时,观察到铜丝继续保持红热状,由此可判断,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步骤④完成后,发现乙试管中的蒸馏水变为蓝绿色。此时缓缓拉动针栓,使少量NaOH溶液吸入乙试管中,看到试管中有            色的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改进后的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其优点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温州市八校联考)

(Ⅰ)(4分)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B.制备(收集)任何气体开始实验前,都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D.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

E.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F.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Ⅱ)(11分)下图甲是旧教材中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是新教材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丙是某校师生对乙作进一步改进并对所产生的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的装置。

 

 

(1)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     丙装置除具乙装置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2)欲使NO2气体充满试管②,应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当气体充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然后把a、b、c都关闭,并把试管②置于沸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A.颜色  B.平均摩尔质量  C.压强   D.密度

(3)为了验证NO2与水的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温州市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其中a、b、c      为弹簧夹),试回答下列各问: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          (填a、b、c,后同),再打开弹簧夹               ,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5)当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且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设为Vm L/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4H++2NO3_=Cu2++2NO2↑+2H2O
Cu+4H++2NO3_=Cu2++2NO2↑+2H2O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
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
c
c
,再打开弹簧夹
a、b
a、b
,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
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

(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1/22.4mol?L-1或0.045mol?L-1
1/22.4mol?L-1或0.045mol?L-1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