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北京时间2009年3月20日19:43春分。这天,我国某中学的学生,测定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基本方法是:在校内选择一块平坦空地,用一根细直竹竿垂直插在地面上,并在地面绘一半径短于竹竿的圆,当竹竿影端落在圆周上时,做两个标记,并记录下时间,如图3所示(O为竹竿的位置,P、Q为12:20和15:40时影端在圆周上的位置)。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1.关于学校所在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信的是( )
A.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
B.气候湿热
C.地形为平坦广阔的平原
D.有绿洲分布
2.关于P、Q的分析,正确的是( )
A.P对应的时间是12:20
B.Q对应的时间,拉萨太阳高度在减小
C.⌒ (劣弧,与 相对应)为50°
D.Q对应的时间为学校所在地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3.春分日前后,学校所在地(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牧民开始在山上放牧
C.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D.农作物生长旺盛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结合下图回答:
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默拉皮火山喷发时下起了“石头雨”,关于此次“石头雨”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伴随火山灰凝结降雨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水汽下沉,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C.受赤道低压影响,空气对流旺盛,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空气对流旺盛,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北京时间2009年3月20日19:43春分。这天,我国某中学的学生,测定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基本方法是:在校内选择一块平坦空地,用一根细直竹竿垂直插在地面上,并在地面绘一半径短于竹竿的圆,当竹竿影端落在圆周上时,做两个标记,并记录下时间,如图3所示(O为竹竿的位置,P、Q为12:20和15:40时影端在圆周上的位置)。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学校所在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信的是( )
A.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
B.气候湿热
C.地形为平坦广阔的平原
D.有绿洲分布
2.关于P、Q的分析,正确的是( )
A.P对应的时间是12:20
B.Q对应的时间,拉萨太阳高度在减小
C.⌒ (劣弧,与 相对应)为50°
D.Q对应的时间为学校所在地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3.春分日前后,学校所在地(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牧民开始在山上放牧
C.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D.农作物生长旺盛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 发生里氏7.1级地震。东方网4月20日消息:19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该藏族妇女之所以能够被埋压130小时后获救,得益于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
4.默拉皮火山喷发时下起了“石头雨”,关于此次“石头雨”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伴随火山灰凝结降雨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水汽下沉,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C.受赤道低压影响,空气对流旺盛,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
D.火山灰使平流层凝结核增加,带来降水
5.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丙→丁→甲 D.丙→甲→乙→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