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研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是实验.如下是他的实验过程: (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可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霉菌的生长.并记录下来, (2)为检验水分对面包霉菌生长的影响.把2片大小.厚度完全相同的面包分别放在2 个干净的纸盘中, (3)在一片面包上滴一些自来水.直到完全浸湿.而另一片面包保持干燥.然后将它们静置在空气中约1小时, (4)分别把2片面包放入密封袋中.积压袋子.赶走空气.把袋子封口.再用胶带纸密封.放置在一个温暖.黑暗的地方, (5)每天观察霉菌是否出现.并记录.(注意:观察中.不能拆开袋子) (6)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试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次实验涉及哪些变量/ ③实验中对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④如果要研究温度或光照会对霉菌的生长产生影响.应怎样的实验.写出你的假设和实验方案. 学习感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岱岳区模拟)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江西、浙江有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来生产药用胶囊.《中国药典》规定“铬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而在检测的某些药品的胶囊中甚至超过几十倍.人长期接触毒胶囊中的六价铬,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并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其中之一是导致肾小管损害,表现为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增加等多种症状.某同学为研究铬对动物的影响,进行了下列探究:
(1)该同做出的假设是:
铬能够损伤肾小管,使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增加
铬能够损伤肾小管,使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增加
.此假设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2)设计实验:该同学将30只大小相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组别 饲料 饲喂方法 检测方法
每天饲喂3次,每次1克 每10天测一次尿中小分子蛋白质的含量
含铬10毫克/千克的葡萄糖15克
含铬20毫克/千克的葡萄糖15克如果甲、乙、丙为一组对照实验,则甲每次饲喂的饲料及量为
15克不含铬的葡萄糖
15克不含铬的葡萄糖

(3)实施实验:30天后测得的数据如图:

(4)结果分析与结论:①根据上述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铬能够使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增加,且浓度越高服用时间越长尿中小分子蛋白质越多
铬能够使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增加,且浓度越高服用时间越长尿中小分子蛋白质越多
,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推测肾小管有
重吸收
重吸收
作用.
②如果你所做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此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记录真实数据,重新做实验
记录真实数据,重新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大批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奔赴灾区.右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电视上看到汶川震区灾情严重,情绪激动,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这是
神经
神经
调节和
激素(体液)
激素(体液)
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2)某同学能从电视上听到现场噪乱、灾民哭喊的声音,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
耳蜗
耳蜗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转移灾区群众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群众在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
]
咽鼓管
咽鼓管
张开,保持
鼓膜
鼓膜
内外的气压平衡.
(4)在临时医疗救护点,医生用灵巧的双手、娴熟精湛的医术给伤兵员做着手术.这与图中[
]
小脑
小脑
的调节有关.
(5)某伤员饥渴难耐,想吃杨梅.伤员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
吃梅
吃梅
;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谈梅
谈梅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后,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大批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奔赴灾区.如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电视上看到玉树震区灾情严重,情绪激动,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这是神经调节和
激素
激素
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2)某同学能从电视上听到现场噪乱.灾民哭喊的声音,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5
5
]
耳蜗
耳蜗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1
1
]
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

(3)如果你是志愿者,医生检查某伤员[④]
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
所示部分受损,你对伤员讲话,伤员能听到你说话的内容吗?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
(4)转移灾区群众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群众在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
6
6
]
咽鼓管
咽鼓管
张开,保持
鼓膜
鼓膜
内外的气压平衡.
(5)在临时医疗救护点,医生用灵巧的双手、娴熟精湛的医术给伤兵员做着手术.这与图中[
3
3
]
小脑
小脑
的调节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湖州)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作对照
作对照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环割切口处
环割切口处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研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时,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放入400ml的清水,10g的糖和一小包酵母,用未吹气的气球套在瓶口上并扎紧.将甲瓶放在25-30℃的环境中,乙瓶放在冰箱内,2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请回答:
(1)乙瓶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对照
对照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对酵母菌发酵有影响
温度对酵母菌发酵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