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 (1)将3.9 g过氧化钠放入烧瓶中.加入100 mLH2O.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①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简述操作方法. . (2)已知:酚酞在c(OH-)在1.0×10-4 mol/L~2.5 mol/L时呈红色.且0.5 min内不会褪色,H2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 ① 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 是由于溶液中c(OH-)过大造成的.试通过估算并 对比数据加以说明. . ② 还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 是因为溶液中存在H2O2.试设计实验证明烧瓶内的溶液中可能有H2O2存在.请简述实验操作. . ③ 补充实验.证明“红色迅速褪去 与溶液中存在H2O2有关.请简述实验操作.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某化学小组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利用氯气进行有关的探究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         B

(1)写出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最好在A、B之间安装盛有          试剂的净化装置。

(2)若用含有0、2molHCl的MnO2反应制氯气,制得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                                                        

(3)已知:H2CO3H++HCO3-    Ka1 =4.45×10-7

HCO3-H++CO32-   Ka2=5.61×10-11

HClOH++ClO-      Ka=2.95×10-8

请根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常数,写出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将少量氯气通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提出在         位置后(填字母)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         试剂,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小组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利用氯气进行有关的探究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         B

(1)写出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最好在A、B之间安装盛有          试剂的净化装置。

(2)若用含有0、2molHCl的MnO2反应制氯气,制得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                                                        

(3)已知:H2CO3H++HCO3-    Ka1 =4.45×10-7

HCO3-H++CO32-   Ka2=5.61×10-11

HClOH++ClO-      Ka=2.95×10-8

请根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常数,写出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将少量氯气通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提出在         位置后(填字母)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         试剂,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锌锰干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其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
(1)锌锰干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是
Zn-2e-═Zn2+
Zn-2e-═Zn2+
,电路中每通过0.4mol e-,负极质量减少
13.0
13.0
g;工作时NH4+离子在正极放电产生2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分子是含10e-的微粒,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NH4++2e-═2NH3↑+H2
2NH4++2e-═2NH3↑+H2

(2)某研究小组对电池内黑色糊状物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已知:Zn(OH)2是两性氢氧化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 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无色溶液中
存在Zn2+离子
将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的一端置于试管口
将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的一端置于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无色溶液中
存在NH4+离子
(3)利用残渣中分离出的MnO2,研究其在H2O2制O2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H2O2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分别进行2个实验(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序号 烧瓶中的物质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与解释
实验一 足量MnO2 收集到56mL气体 MnO2做催化剂
实验二 足量MnO2
和稀硫酸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
收集到112mL气体
MnO2做氧化剂
MnO2做氧化剂

生成Mn2+离子
生成Mn2+离子
①实验一、二中参加反应的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1:1

②实验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2H++MnO2═Mn2++2H2O+O2
H2O2+2H++MnO2═Mn2++2H2O+O2

③在测量气体体积时,除要注意待气体温度恢复至室温、平视读数外,还需要注意
上下移动B管,使A、B两管中液面相平
上下移动B管,使A、B两管中液面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氯(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在情况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1)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①               ;②             ;③洗涤;④干燥。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 mL,稀释成100.00 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2 Na2S2O3 + I2=Na2S4O6 + 2NaI)
①配制100 mL c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有:                
②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          g / L(用步骤中的字母代数式表示)。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        
若滴定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正确读数,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崇文区二模)硫酸铜、硝酸铁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的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00g水)见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石膏 0.32 0.26 0.15 0.11 0.07
胆矾 32 44.6 61.8 83.8 114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Fe(OH)3
Fe(OH)3

②写出浸出过程中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③操作I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100℃
100℃
左右;
④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Ⅱ应为:将热溶液
冷却结晶
冷却结晶
过滤
过滤
、洗涤、干燥.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铁粉和稀硝酸及右图装置制取Fe(NO33(固定所用仪器和加热装置未画出).
①为保证原料的充分利用,并加快反应速率,往往将加热温度控制在100℃以内.该实验中对圆底烧瓶加热的最佳方式是
水浴
水浴
加热;
②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装置(提示:碱液可快速、充分吸收产生的氮氧化物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