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发表的调查材料,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有一种鸟类灭绝;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两年有1种鸟类灭绝;最近的100年来,每年就要灭绝1种鸟类。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灭绝1个物种。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野生动物将减少15%~33%。
那么物种为什么会急剧减少呢?
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矿山开采、开垦荒地、修筑水坝等,往往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发生巨大变化,使野生动物无家可居,导致它们大量灭绝。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和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又找到了7只朱鹮。现在,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了。
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热带森林虽然占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中,主要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物种的5%~15%消失,每年失去1.5~5万个物种。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它因为不会飞,就把卵产在地上。在16世纪,有人带了一些猪来到岛上生活,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吞食了渡渡鸟的卵。到1680年,渡渡鸟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生活在美国的美洲旅鸽,因肉味鲜美,被大量捕杀,当时仅密执安一地每年就要捕杀1亿只以上,最后1只美洲旅鸽于1914年死于动物园。栖息在纽芬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带的大海雀,外形似企鹅,19世纪初渔民作为食物大批杀害,1844年,最后2只大海雀被人收作标本,大海雀从此灭绝了。
(1)物种减少的第一个原因是________。
(2)物种减少的第二个原因是________。
(3)物种减少的第三个原因是________。
(4)物种减少的第四个原因是________。
原因 | 偷猎 | 栖息地丧失 | 外来物种的影响 | 其他原因 |
鸟类 | 20% | 60% | 12% | 8% |
哺乳类 | 31% | 32% | 17% | 20%(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由材料二可知,生物多样性具有 潜在 潜在 价值.(3)分析材料三,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栖息地丧失 栖息地丧失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 .
阅读下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格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下表为我国部分动植物类群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资料二: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 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 (1)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你还知道的生物类群有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苔藓(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苔藓(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至少答出两种).(2)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 .上表中我国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是14.96% 14.96% .(3)资料一的表格表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 生物种类的 生物种类的 多样性.(4)请你各举出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熊猫、银杉、珙桐、桫椤、望天树(任意一种) 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熊猫、银杉、珙桐、桫椤、望天树(任意一种) .(5)《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任意两种) 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任意两种) (至少答出两种).(6)为了保护数量急剧减少的普氏原羚,你认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 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