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电解质溶液之间进行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的一种生成, 反应就能发生。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按下图所示所示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惰性电极,开始电解前在甲装置的A、B极两侧各滴入酚酞试液。
工作一段时间后:
(1)A极附近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电极上反应产物的通常方法是_____________;
甲电池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槽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下同);乙槽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当A极上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乙装置的C极上可得到____________g金属单质。
利用A、D两极上析出的物质制成的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3)~(6):
(3)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 ,
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a、b 表示)。
(4)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
(5)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__________
(6)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 ,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 。
②先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将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2分)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下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a接 , 接 , 接h;
(2)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体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 ;
(3)在浓CaCl2溶液和NH3用量正确的情况下,CO2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纳米级碳酸钙产量下降,若CO2过量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不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产生的少量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反应后去除CaCO3的溶液分别做以下实验,下列实验判断合理的是:_________.
A.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若有沉淀说明CO2一定不足.
B.滴加少量盐酸,若有气泡,CO2一定过量.
C.测量溶液pH,若小于7,CO2一定过量
D.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无沉淀,CO2一定没有过量.
(5)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 .
(12分)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下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a接 , 接 , 接h;
(2)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体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 ;
(3)在浓CaCl2溶液和NH3用量正确的情况下,CO2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纳米级碳酸钙产量下降,若CO2过量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不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产生的少量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反应后去除CaCO3的溶液分别做以下实验,下列实验判断合理的是:_________.
A.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若有沉淀说明CO2一定不足. |
B.滴加少量盐酸,若有气泡,CO2一定过量. |
C.测量溶液pH,若小于7,CO2一定过量 |
D.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无沉淀,CO2一定没有过量.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