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图一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二表示动物细胞某种活动情况。据图作答。
(1))图一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 (填标号和名称):该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消失的结构有 、 、 (填标号和名称)。
(2)研究图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若图一是油脂腺细胞,参与油脂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和参与图二所示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细胞结构相比,不同的是 。
Ⅱ、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5)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B.柱形图,开始时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I、图一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二表示动物细胞某种活动情况。据图作答。
(1))图一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 (填标号和名称):该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消失的结构有 、 、 (填标号和名称)。
(2)研究图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若图一是油脂腺细胞,参与油脂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和参与图二所示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细胞结构相比,不同的是 。
Ⅱ、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5)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实验结果: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 。
(2)Mikael没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____ 。为什么?
(3) 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深究提供建议 。
(4)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I、图一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二表示动物细胞某种活动情况。据图作答。
(1))图一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 (填标号和名称):该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消失的结构有 、 、 (填标号和名称)。
(2)研究图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3)若图一是油脂腺细胞,参与油脂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和参与图二所示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细胞结构相比,不同的是 。
Ⅱ、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5)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实验结果: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 。
(2)Mikael没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____ 。为什么?
(3) 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深究提供建议 。
(4)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柱形图,开始时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4.(20分)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
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B.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上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C.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并记录其如图所示的A、B值,计算和记录B/A值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图中A、B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出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溶液浓度(%)
分析:①B/A值越小,说明______________;
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于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则应该进行的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生长在盐碱地中的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细胞液浓度是否有差别”,请根据题干完成下面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①取盐碱地中生长的植物与黑藻植物叶片若干,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②______________。
③将两种叶片制成装片,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盐碱地植物的B/A值小,则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 。
4.(20分)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
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B.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上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C.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并记录其如图所示的A、B值,计算和记录B/A值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图中A、B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出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溶液浓度(%)
分析:①B/A值越小,说明______________;
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于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则应该进行的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生长在盐碱地中的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细胞液浓度是否有差别”,请根据题干完成下面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①取盐碱地中生长的植物与黑藻植物叶片若干,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②______________。
③将两种叶片制成装片,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盐碱地植物的B/A值小,则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