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3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承担了某项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气体X的元素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将0.17gX气体由注射器A缓缓送入B装置(B装置中的空气已预先除去).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用D装置抽取收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如下: 现 象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B装置中 逐渐变成亮红色 21.32 21.08 C装置中 变蓝色 32.16 32.43 (1)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是 g.X中一定有 元素. v(2)经测定.D中的气体由一种元素组成.常温常压下密度是1.25g/L.试推测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是 g. 气 体 H2 O2 CO CH4 N2 CO2 常温常压时的密度(g/L) 0.09 1.43 1.25 0.72 1.25 1.98 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请根据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A与C比较,设计较严密的是
C
,因为
C实验中有白磷在隔绝空气的热水中无法燃烧的对比

(2)B与C比较,B实验设计的改进之处是
B实验中通过给水里的白磷提供氧气使其燃烧进行对比
,这样改进的构想是为了说明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3)实验D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磷先燃烧,过一会儿红磷也燃烧起来,而石子无法燃烧
,这说明
可燃物是燃烧的前提条件
;当森林或草原发生火灾时,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火势发展前砍掉树木、杂草开出防火道,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采取
切断可燃物来灭火
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⑴【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⑵【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请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

⑶【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Ba 2+ +SO42- → BaSO4↓  ②中有H + + CO32- → H2O + CO2↑ 

③中有H + + OH-→ H2O        ④中有          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⑷【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⑸【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现有Ca2+、HCO3- 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⑹【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物质

在溶剂A

中溶解度

在溶剂B

中溶解度

AgNO3

170

86

Ba(NO3)2

9.3

97.2

AgCl

1.5×10-4

0.8

BaCl2

33.3

约为0

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中各自的溶解度(g/100 g溶剂)如右表所示。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 2 AgNO3 == 2 AgCl↓ +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⑴【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⑵【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请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

⑶【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Ba 2+ + SO42- → BaSO4↓  ②中有H + + CO32- → H2O + CO2↑ 

③中有H + + OH- → H2O        ④中有          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⑷【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⑸【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现有Ca 2+、HCO3- 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⑹【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物质

在溶剂A

中溶解度

在溶剂B

中溶解度

AgNO3

170

86

Ba(NO3)2

9.3

97.2

AgCl

1.5×10-4

0.8

BaCl2

33.3

约为0

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中各自的溶解度(g/100 g溶剂)如右表所示。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 2 AgNO3 == 2 AgCl↓ +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南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Ba(NO32+K2CO3═BaCO3↓+2KNO3
Ba(NO32+K2CO3═BaCO3↓+2KNO3

(3)【理论分析】上述反应未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Ba2++SO42-→BaSO4↓   ②中有H++CO32-→H2O+CO2↑    ③中有H++OH-→H2O   ④中有
Ba2++CO32-→BaCO3
Ba2++CO32-→BaCO3
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4)【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HCO3-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内,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中各自的溶解度(g/100g溶剂)如下表所示.
物质 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 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
AgNO3 170 86
Ba(NO32 9.3 97.2
AgCl 1.5×10-4 0.8
BaCl2 33.3 约为0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
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NO32+2AgCl=BaCl2↓+2AgNO3
Ba(NO32+2AgCl=BaCl2↓+2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①取5只250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集气瓶标号 1 2 3 4 5
集气瓶中收集氧气的体积 25mL 50mL 75mL 100mL 125mL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观察到的现象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
3
3
号瓶至
4
4
号瓶之间]
(2)实验室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MnO2
水+氧气
过氧化氢
MnO2
水+氧气
,反应类型属于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3)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当4号瓶收集氧气为100mL时,那么瓶中实际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52.6
52.6
%,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如你能再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此问题可奖励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