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关闭活塞a.b.将出气导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用手掌或热毛巾紧贴烧瓶外壁一小会儿.若出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或拿走热毛巾后导管内回升一段水柱.证明A装置不漏气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3)①氢氧化钠遇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 4NH3十5O24NO+6H2O ③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④H.D部分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NH3过量,或H瓶不干燥.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用如下图A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并可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药品添加完毕后,关闭活塞,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反应开始前钠的位置在________(填“a”“b”或“c”)处。

(3)反应后,钠在煤 油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反应平缓连续进行,试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钠与水完全反应后,无须验纯,可直接打开活塞点燃以检验生成的气体,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检验钠与水反应有碱生成,应如何操作,请写出操作步骤并说明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A装置右端管口胶塞换成B装置,可用于铜与稀HNO3反应的实验,以验证生成的NO无色并同时检验NO的性质,已知反应2NO(无色)+O2====2NO2(红棕色)。

①反应开始前,先将球形管上面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长管口注入稀HNO3,一直注到________为止,关闭活塞。

②在什么情况下反应可自动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再将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④球形管侧边导管中放着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把A装置胶塞换成C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室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且制备气体时可随制随停。则用该装置制备气体时,块状固体放在________________,可制备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天津模拟)某研究小组欲探究SO2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指出仪器①的名称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2)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B试管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若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B试管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若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3)装置B检验SO2的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可以为
硫化氢水溶液(或硫化钠、硫氢化钠溶液均可)
硫化氢水溶液(或硫化钠、硫氢化钠溶液均可)

(4)装置C中盛装溴水用以检验SO2
还原
还原
性,则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Br2+2H2O=SO42-+4H++2Br-
SO2+Br2+2H2O=SO42-+4H++2Br-

(5)装置D中盛装新制漂白粉浓溶液通入SO2一段吋间后,D中出现了大量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成分提出三种假设:
①假设一:该白色沉淀为CaSO3
假设二:该白色沉淀为
CaSO4
CaSO4

假设三:该白色沉淀为上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②基于假设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成分进行了探究.设计如下方案:
限选的仪器和试剂;过滤装置、试管、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0.5mol.L-1  HCl、0.5mol.L-1 H2SO4、0.5mol.L-1BaCl2、1mol.L-1 NaOH、品红溶液.
第1步,将D中沉淀过滤、洗涤干净,备用.
请回答洗涤沉淀的方法: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流尽后重复2~3次以上操作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流尽后重复2~3次以上操作

第2步,用另一只干净试管取少量沉淀样品,加入
过量(或适量)0.5mol.L-1HCl、
过量(或适量)0.5mol.L-1HCl、
(试剂),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
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
(试剂)的试管中.
若出现
若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若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现象,则假设一成立.
③若假设二成立,试写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H2O+SO2=CaSO4+2HCl
Ca(ClO)2+H2O+SO2=CaSO4+2HCl

(6)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作用是
吸收SO2,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吸收SO2,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硅酸钠是硅酸盐的代表物,教材中设计实验探究了硅酸钠与酸的反应和硅酸钠的防火性.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我们适当拓展,整合实验验证硅酸钠的性质.

[实验目的]探究硅酸钠的性质

[实验原理]硅酸钠可以与酸反应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分液漏斗、导管、洗气瓶、烧杯、滤纸、激光笔、玻璃片、表面器皿等

[选用药品]饱和硅酸钠溶液、1 mol/L盐酸、石灰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氯化钙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等

[实验步骤](1)按下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

(2)检验装置气密性:在BCD中装入适量蒸馏水,浸没导管口,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观察到BCD的导管口都产生气泡,停止微热,D烧杯中的导管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装入药品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酸性:HClH2CO3H2SiO3

(4)在另一只烧杯E中装入饱和硅酸钠溶液,与D烧杯做对照实验:在暗处,用激光笔照射DE烧杯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现象及结论:可以观察到D烧杯的液体发生了丁达尔现象,说明生成的硅酸在水中形成的是胶体.

(5)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饱和硅酸钠溶液,甲中加入几滴盐酸、乙中加入几滴氯化钙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分别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观察现象.

现象及结论:甲中出现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乙中也出现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解.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2NaClH2SiO32NaOHNa2SiO32H2ONa2SiO3CaCl2CaSiO3↓+2NaCl

(6)取两块玻璃片,在一块玻璃片上滴几滴饱和硅酸钠溶液,将另一块玻璃片盖在上面,片刻后,移动玻璃片,观察现象.

现象:两块玻璃片粘在一起,不能移动.

(7)取三张分别被蒸馏水、饱和硅酸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浸泡过的滤纸(分别记为ABC),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说明硅酸钠可以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呈碱性且具有粘合性、防火性;硅酸钠与碳酸、盐酸等酸反应会生成硅酸,硅酸是弱酸,难溶于水,在水中可以形成胶体.硅酸钙难溶于水.

[问题与讨论](1)如果拆掉上述实验装置B,能否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强?

(2)硅酸钠溶液为什么俗称“泡花碱”?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硅酸钠、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氨气性质实验.利用图1完成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B表示两种纯净、干燥的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已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KMnO4、Na2O2、NH4Cl、NH4HCO3、P2O5、碱石灰、生石灰、蒸馏水、浓硫酸、浓氨水

根据图1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若乙中盛有P2O5,此时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  
.
 
NH3↑+CO2↑+H2O
NH4HCO3
  △  
.
 
NH3↑+CO2↑+H2O
.若丁中盛有P2O5,此时甲装置中应选择的试剂是
浓氨水和生石灰(或碱石灰)
浓氨水和生石灰(或碱石灰)

(2)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试管中的导管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液面以下,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试管中的导管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液面以下,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甲、丙装置中的反应,并关闭a、b两个活塞,将己装置浸入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
气体颜色变浅
气体颜色变浅
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NO2?N2O4,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所以气体颜色变浅
2NO2?N2O4,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所以气体颜色变浅
,若将己装置中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是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4)已知氨气在纯氧中安静的燃烧,如图2,将过量O2与NH3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先通入O2,后通过NH3的理由是
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5)液氨与水性质颇为相似,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NH4++NH2-.某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1×10-30(mol?L-12.液氨中的pNH4与水中的pH类似,向1L液氨中加入2.3gNa此时上述平衡
向正方向
向正方向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NH4=
29
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课外实验小组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研究。基本原则是:安全可靠、现象明显,符合环保要求。

如果用图Ⅰ中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大缺点是产生的NO2气体逸出污染空气;如果用该装置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缺点是不易观察到有毒性的NO气体无色的本来面目。

(1)若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既可克服实验不足,还能使上述反应在同一试管中连续进行。实验如下:组装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加入2 mL浓硝酸(铜片未接触酸液),塞紧胶塞;向左倾斜试管使其反应发生,当导管口有极少量红棕色气体逸出,溶液呈绿色时,正立试管,使反应停止;同时将导管插入水中,稍后能观察到:a.水沿导管倒吸至试管中,b.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等明显现象。其中发生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液体体积约占1/2时,从水中取出导管,并伸入一小试管中,管口塞上浸有碱液的棉花(如图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大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右上图Ⅳ所示的装置(U形管、干燥管、A为活塞)制取NO可能更加理想。请补充下列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活塞A,从U形管右端注入稀硝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③关闭活塞A,若反应缓慢,可在U形管左侧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