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学习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后,小明、小华和小红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他们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①探究电压的特点时,应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源电压、AC和________两点的电压(选填“AB”、“CD”或“BD”)。
② 他们首先探究了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的结论。接着他们采用相同的电源分别进行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记录了各自实验中两小灯的亮暗情况,实验现象及数据如下表所示。
(a)分析比较小明、小华或小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可知通过两导体电流相等时,两导体不一定是串联连接(选填“小明”、“小华”或“小红”)。
(c)分析比较小明、小华的实验数据和小灯的亮暗程度,可得出小灯的亮暗程度与通过小灯的电流、小灯两端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小红回顾了串联电路电阻关系的推导过程:根据U=IR、U1=I1R1、U2=I2R2,由U总=U1+U2,得到IR总=I1R1+I2R2,又因I=I1=I2,故R总=R1+R2。
请类比此方法,利用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推导出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________
某班级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6伏)、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他们首先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通过探究得到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在继续探究过程中,多次改变R1和R2的阻值,并将电流表分别接到A、B、C处,测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以及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I。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
R1(Ω) |
R2(Ω) |
I1(A) |
I2(A) |
I(A) |
1 |
20 |
60 |
0.3 |
0.1 |
0.4 |
2 |
20 |
30 |
0.3 |
0.2 |
0.50. |
3 |
20 |
20 |
0.3 |
0.3 |
0.6 |
4 |
30 |
15 |
0.2 |
0.4 |
0.6 |
5 |
60 |
12 |
0.1 |
0.5 |
0.6 |
① 分析比较表中I1、I2和I的数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的第二、三和六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当一条支路中电阻一定时,干路电流 。
③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和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序号5中的两个并联电阻 (选填“能”或“不能”)替代序号4中的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理由是: 。
④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I1、I2与R1、R2的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 。
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做“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用电压表测出各支路和干路两端的电压值,用电流表测出各支路和干路中的电流值,并通过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多次实验和改变电源电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②分析比较表格中第7、8、9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在得到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特点后,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得到了教科书上的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并联电阻的关系式。若要验证推导得到的关系式是否正确,同学们采取的验证方案如下。
a.尝试计算电阻:________。(写出计算公式)
b.进行实验操作:________。(写明操作的要点)
c.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________。(写明观察的要点和得出结论的依据)
实验 序号 | R1(Ω) | R2(Ω) | I1(A) | I2(A) | I(A) |
1 | 20 | 60 | 0.3 | 0.1 | 0.4 |
2 | 20 | 30 | 0.3 | 0.2 | 0.50. |
3 | 20 | 20 | 0.3 | 0.3 | 0.6 |
4 | 30 | 15 | 0.2 | 0.4 | 0.6 |
5 | 60 | 12 | 0.1 | 0.5 | 0.6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