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很小.在溶液中析出沉淀.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查阅资料]①NaOH跟Ca(OH)2的性质相似;②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但易与酸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③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变瘪的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氢气(H2
氢气(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不能与水直接反应,但能够与
碱性
碱性
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
变浑浊
变浑浊
说明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
(1)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
CO2被NaOH溶液吸收
CO2被NaOH溶液吸收
;(用文字说明,下同)
(2)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
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3)根据实验探究你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能生成氢气
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能生成氢气

(4)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了偏铝酸钠(NaAl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查阅资料]①NaOH跟Ca(OH)2的性质相似;②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但易与酸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③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变瘪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不能与水直接反应,但能够与______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______.说明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
(1)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______;(用文字说明,下同)
(2)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______.
(3)根据实验探究你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______.
(4)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了偏铝酸钠(NaAl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学生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 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

________(填写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

(3)小亮是一位很有研究精神的学生,他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1)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________溶液.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玄武区二模)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1)实验室若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
140
140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配制时,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已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的
烧杯
烧杯
里,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
贴好标签
贴好标签
,放到指定的地方.
(2)在实验室中,将肼液Ⅰ蒸发、冷却后,会有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出现,欲除去该晶体,得到肼液Ⅱ.可采用的操作为
D
D
(选填编号).
A.蒸馏  B.加水搅拌C.高温灼烧       D.过滤
(3)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的方法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上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上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4)肼很容易与氧气反应,且反应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溶解的氧气等.请写出肼与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H4+O2═N2+2H2O
N2H4+O2═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______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______.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