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下气体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来干燥的是( ) A.H2和CO2 B.CO和O2 C.SO2和O2 D.H2和SO3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与氧气接触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的CO2还会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但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B装置内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②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也可能是空气中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定量探究】有一包久置的过氧化钠粉末,现已证明因其保存不当导致完全变质成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同学们称取了13.25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其质量为10g,试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32、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Zn、CaCO3、Na2CO3三种物质,为检测出该混合物中的具体物质及含量,探究小组选择了图中的部分装置,经过实验得知气体产物中含有氢气和二氧化碳.(提示: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
锥形瓶
,乙中仪器B的名称是
量筒

(2)长颈漏斗须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装置戊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某种气体,当气体从g处进入,则可收集到密度比空气
的气体(填“大”或“小”).
(4)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仪器装置,进行合理的连接,可完成以下指定的实验:
①证明该混合物中含有碳酸盐,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为a→
b
.写出除装置甲内的反应外,该项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②证明该混合物中含有锌粉,从左到右接口顺序为a→
b→c→d→e→h
.若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没有除尽

(5)假如固体混合物中不含CaCO3,在实验中称取m克的样品(允许采用上述装置以外的仪器,但装置甲必须使用),甲同学说可以通过测量氢气体积,然后换算成氢气质量的方法计算出Zn的质量.乙同学说,他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获得锌的质量,他的方法是
称出丙、丁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求出质量差即为CO2的质量;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再由样品质量与Na2CO3的质量可得锌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中存放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常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小蓝就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资料收集】
(1)氢氧化钠可以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在常温、101kPa下CO2的密度为1.8g/L.
【实验方案1】目的:检验NaOH样品中是否混有Na2CO3
小蓝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请你对她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作一个恰当的评价(即说明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并说明原因):
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方案1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溶液是否变红,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2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稀盐酸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3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氯化钡溶液,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方案2】目的: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小蓝的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NaHCO3溶液220mL.请你对小蓝的实验进行总结:
(1)已知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代替,试推测其理由是______.
(2)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g.
(3)为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还缺少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对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称量前,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发生潮解
②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本身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③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杂质以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中存放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常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小蓝就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资料收集】
(1)氢氧化钠可以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在常温、101kPa下CO2的密度为1.8g/L.
【实验方案1】目的:检验NaOH样品中是否混有Na2CO3
小蓝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请你对她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作一个恰当的评价(即说明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并说明原因):
实验方案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方案1 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溶液是否变红,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2 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稀盐酸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3 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氯化钡溶液,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方案2】目的: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小蓝的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

精英家教网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NaHCO3溶液220mL.请你对小蓝的实验进行总结:
(1)已知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代替,试推测其理由是______.
(2)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g.
(3)为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还缺少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对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称量前,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发生潮解
②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本身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③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杂质以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中存放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常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小蓝就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资料收集】
(1)氢氧化钠可以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在常温、101kPa下CO2的密度为1.8g/L.
【实验方案1】目的:检验NaOH样品中是否混有Na2CO3
小蓝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请你对她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作一个恰当的评价(即说明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并说明原因):
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方案1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溶液是否变红,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2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稀盐酸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3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氯化钡溶液,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方案2】目的: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小蓝的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NaHCO3溶液220mL.请你对小蓝的实验进行总结:
(1)已知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代替,试推测其理由是______.
(2)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g.
(3)为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还缺少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对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称量前,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发生潮解
②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本身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③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杂质以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