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分)结合材料和西南地区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此次旱灾是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3月份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l.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有川、滇、黔、渝、桂等省区。其中_____省少数民族最多。(1分)
(2)四川的攀枝花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该地有利于发展_______工业(工业部门)。(1分)
(3)本次旱灾蔓延至由澜沧江流入东南亚的_______河流域,其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的产量也受到影响。(2分)
(4)对本次旱情的判断,你认为可信的是( )(1分)
A.随着夏季风的到来,旱情可能会得到缓解。 |
B.西南地区地处非季风区,本次旱情与夏季风异常无关。 |
C.即使到了夏季,本次旱情也没有缓解的希望。 |
D.西南地区的旱情主要是由于本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造成的。 |
(7分)结合材料和西南地区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此次旱灾是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3月份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l.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有川、滇、黔、渝、桂等省区。其中_____省少数民族最多。(1分)
(2)四川的攀枝花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该地有利于发展_______工业(工业部门)。(1分)
(3)本次旱灾蔓延至由澜沧江流入东南亚的_______河流域,其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的产量也受到影响。(2分)
(4)对本次旱情的判断,你认为可信的是( )(1分)
A.随着夏季风的到来,旱情可能会得到缓解。
B.西南地区地处非季风区,本次旱情与夏季风异常无关。
C.即使到了夏季,本次旱情也没有缓解的希望。
D.西南地区的旱情主要是由于本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造成的。
(5)为了今后避免或减少旱灾造成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2分)
结合材料和西南地区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此次旱灾是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3月份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l.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有川、滇、黔、渝、桂等省区。其中_____省少数民族最多。
(2)四川的攀枝花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该地有利于发展_______工业(工业部门)。
(3)本次旱灾蔓延至由澜沧江流入东南亚的_______河流域,其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的产量也受到影响。
(4)对本次旱情的判断,你认为可信的是( )
A.随着夏季风的到来,旱情可能会得到缓解。
B.西南地区地处非季风区,本次旱情与夏季风异常无关。
C.即使到了夏季,本次旱情也没有缓解的希望。
D.西南地区的旱情主要是由于本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造成的。
(5)为了今后避免或减少旱灾造成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结合材料和西南地区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此次旱灾是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3月份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有川、滇、黔、渝、桂等省区。其中_____省少数民族最多。
(2)四川的攀枝花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该地有利于发展________工业(工业部门)。
(3)本次旱灾蔓延至由澜沧江流入东南亚的________河流域,其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____的产量也受到影响。
(4)对本次旱情的判断,你认为可信的是________
A.随着夏季风的到来,旱情可能会得到缓解。
B.西南地区地处非季风区,本次旱情与夏季风异常无关。
C.即使到了夏季,本次旱情也没有缓解的希望。
D.西南地区的旱情主要是由于本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造成的。
(5)为了今后避免或减少旱灾造成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