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利用下面装置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回答问题: ①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②B装置作用 ▲ . ③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总质量为10克.充分反应后.欲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实验数据是 ▲ . ④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如果没有F装置.会使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金属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两装置的气密性都良好).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比较镁、铁分别与盐酸反应放热速度
比较镁、铁分别与盐酸反应放热速度

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甲中长颈漏斗里的液面上升得更快
甲中长颈漏斗里的液面上升得更快

②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充分反应后两装置产生的H2质量关系为
C
C
(填字母).
A.甲多     B.乙多     C.一样多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搅拌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搅拌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③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漏斗

④B方案难以达到目的,其理由是
生成的铜覆盖在铁屑表面,导致铁不能全部反应
生成的铜覆盖在铁屑表面,导致铁不能全部反应

⑤A方案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把铁反应完
把铁反应完
,用
H2O
H2O
(填试剂的化学式)洗涤滤渣.若用加热的方式烘干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
 
,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
 
.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表:
成分 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 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 明矾
其他成分 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
 
;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精英家教网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所加的酸溶液是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本小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________,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________.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表:
成分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明矾
其他成分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所加的酸溶液是________.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本小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铜及其化合物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面是对铜及其化合物的探究.
问题一:硫酸铜溶液的配制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时意外地发现有时会出现少量白色浑浊,对此,他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作出如下探究.
配置用水 有浑浊 有浑浊
自来水 无浑浊 有浑浊
市售纯净水 无浑浊 有浑浊
医用纯净水 无浑浊 无浑浊
试验编号 1 2 3 4 5 6 7
饱和溶液 2 4 6 8 16 32 128
现   象 白色浑浊→澄清
图 1
(1)形成浑浊条件分析:小明分别作出如图1配制方式,并记录现象如下:
另外,他将配好的饱和且澄清的硫酸铜溶液滴入纯净水中有如上现象,在配制过程中形成白色浑浊的因素可能有
 
 
 
等,因此,在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时要用的配制用水是
 
 (选填“自来水、市售纯净水、医用蒸馏水”)、在
 
(选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下配制稍浓些的硫酸铜溶液.
(2)白色浑浊成分分析.
[查阅资料]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获知:此白色沉淀是一种名为碱式硫酸铜的物质,它可溶于酸,其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等.为确定此次得到的白色沉淀究竟是哪种组成,小明设计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称取5.16g白色沉淀,分成两等份:一份溶于足量的 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2.33g白色固体;将另一份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黑色固体1.60g.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确定该白色沉淀中Cu2+、OH-、SO42-的质量比为
 
,其化学式为
 
. (写出计算过程,共4分)
问题二: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反应产物的分析
利用新制氢氧化铜可以验证葡萄糖的存在.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此实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Ⅰ.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提出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
 
 
或二者混合物.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能与酸反应,得到+2价的铜离子和单质铜;②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③铜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
设计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直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Ⅱ.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小组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2所示.

①通入氢气体积  ②反应前,红色沉淀+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④实验前,干燥管(含其中固体)质量
⑤硬质玻璃管质量  ⑥锌粒质量  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  ⑧实验后,干燥管(含其中固体)质量  (已知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且假设反应能完全进行)
A.②④⑤⑧B.②③⑤C.①⑥⑦D.①②⑤
你认为需要测定上述
 
 (选择正确的字母填空)即可确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胆矾(CuSO4?5H2O).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将红色固体反复灼烧后,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再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减压过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晶体,晾干或用滤纸吸干.晶体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洗的好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铜及其化合物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面是对铜及其化合物的探究.
问题一:硫酸铜溶液的配制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时意外地发现有时会出现少量白色浑浊,对此,他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作出如下探究.
配置用水有浑浊有浑浊
自来水无浑浊有浑浊
市售纯净水无浑浊有浑浊
医用纯净水无浑浊无浑浊
试验编号1234567
饱和溶液24681632128
现  象白色浑浊→澄清
图 1
(1)形成浑浊条件分析:小明分别作出如图1配制方式,并记录现象如下:
另外,他将配好的饱和且澄清的硫酸铜溶液滴入纯净水中有如上现象,在配制过程中形成白色浑浊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此,在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时要用的配制用水是________ (选填“自来水、市售纯净水、医用蒸馏水”)、在________(选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下配制稍浓些的硫酸铜溶液.
(2)白色浑浊成分分析.
[查阅资料]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获知:此白色沉淀是一种名为碱式硫酸铜的物质,它可溶于酸,其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等.为确定此次得到的白色沉淀究竟是哪种组成,小明设计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称取5.16g白色沉淀,分成两等份:一份溶于足量的 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2.33g白色固体;将另一份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黑色固体1.60g.
[得出结论]通过计算确定该白色沉淀中Cu2+、OH-、SO42-的质量比为__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共4分)
问题二: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反应产物的分析
利用新制氢氧化铜可以验证葡萄糖的存在.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此实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Ⅰ.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提出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或二者混合物.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能与酸反应,得到+2价的铜离子和单质铜;②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③铜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
设计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直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
Ⅱ.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小组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2所示.

①通入氢气体积  ②反应前,红色沉淀+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④实验前,干燥管(含其中固体)质量
⑤硬质玻璃管质量  ⑥锌粒质量  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  ⑧实验后,干燥管(含其中固体)质量  (已知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且假设反应能完全进行)
A.②④⑤⑧B.②③⑤C.①⑥⑦D.①②⑤
你认为需要测定上述________ (选择正确的字母填空)即可确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胆矾(CuSO4?5H2O).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将红色固体反复灼烧后,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再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减压过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晶体,晾干或用滤纸吸干.晶体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洗的好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