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右图.密闭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和稀盐酸两种溶液相混前.调好天平.静止后.灯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到天花板的A点,药液相混合.反射光射到天花板的B点.这说明.左盘比反应前已略微上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碳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aNa2CO3·bH2O2)具有漂白、杀菌作用。实验室用“醇析法”制备该物质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1步:取适量碳酸钠溶解于一定量水里,倒入烧瓶中;再加入少量稳定剂(MgCl2和Na2SiO3),搅拌均匀。
第2步:将适量30%的H2O2溶液在搅拌状态下滴入烧瓶中,于15 ℃左右反应1 h。
第3步:反应完毕后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结晶,过滤、干燥得产品。
(1)第1步中,稳定剂与水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难溶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步中,反应保持为15 ℃左右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2O2的含量可衡量产品的优劣。现称取m g(约0.5 g)样品,用新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0 mL于锥形瓶中,先用稀硫酸酸化,再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配制250 mL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模拟用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右图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量取(4)中所配溶液50 mL于烧瓶中。
步骤3:准确量取40.00 mL约0.2 mol·L1 NaOH溶液两份,分别注入烧杯和锥形瓶中。
步骤4: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K2,打开K3;经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10 mL 3 mol·L1硫酸溶液。
步骤5:加热至烧瓶中的液体沸腾,蒸馏,并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6:经K1再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1 mol·L1 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H2SO4标准溶液V1 mL。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两次。
①步骤3中,准确移取40.00 mL NaOH溶液所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江苏三模)碳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aNa2CO3?bH2O2)具有漂白、杀菌作用.实验室用“醇析法”制备该物质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1步:取适量碳酸钠溶解于一定量水中,倒入烧瓶中;再加入少量稳定剂(MgCl2和Na2SiO3),搅拌均匀.
第2步:将适量30%的H2O2溶液在搅拌状态下滴入烧瓶中,于15℃左右反应1h.
第3步:反应完毕后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结晶,过滤、干燥得产品.
(1)第1步中,稳定剂与水反应生成2种常见的难溶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MgCl2+Na2SiO3+2H2O=2NaCl+Mg(OH)2↓+H2SiO3
MgCl2+Na2SiO3+2H2O=2NaCl+Mg(OH)2↓+H2SiO3

(2)第2步中,反应保持为15℃左右可采取的措施是
15℃水浴或冷水浴
15℃水浴或冷水浴

(3)第3步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降低碳酸钠-过氧化氢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降低碳酸钠-过氧化氢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4)H2O2的含量可衡量产品的优劣.现称取m g(约0.5g)样品,用新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mL于锥形瓶中,先用稀硫酸酸化,再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配制250mL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25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呈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溶液呈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5)可模拟用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右图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量取(4)中所配溶液50mL于烧瓶中.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0.2mol?NaOH溶液2份,分别注入烧杯和锥形瓶中.
步骤4: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k2,打开k3;经滴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10mL 3mol?硫酸溶液.
步骤5:加热至烧瓶中的液体沸腾,蒸馏,并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6:经k1再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1 mol?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H2SO4标准溶液V1 mL.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移取40.00mL NaOH溶液所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碱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
1,5,6
1,5,6
(填序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用H2SO4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用H2SO4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NaCl杂质.为测定某纯碱样品的纯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样品溶解后,加试剂使CO32-沉淀,测定沉淀的质量.
方案二:用0.100mol/L盐酸滴定.
方案三用稀酸将CO32-转化为CO2,测定CO2的质量.
(1)方案一的操作步骤有:①称量并溶解样品;②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洗涤;⑤干燥;⑥称量并进行恒重操作.称量时所需定量实验仪器为
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
.判断是否达到恒重的标准是
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
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

(2)方案二的具体过程如图甲:
①操作1所需要的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滴定时选择的指示剂为甲基橙.当溶液
黄色恰好变成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黄色恰好变成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③为减少偶然误差,通常的处理办法是
做2-3次平行实验
做2-3次平行实验

④滴定时若锥形瓶内有少量液体溅出,则测定结果
偏低
偏低
.(选填“偏高”、“偏低”、“不影响”,下同),若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测定结果
不影响
不影响

(3)方案三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干燥管内装满碱石灰,称量质量为W1 g;③称量W2 g样品装入广口瓶B中;④关闭止水夹;⑤缓慢加入稀H2SO4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⑥打开止水夹;⑦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干燥管,质量为W3 g.该方案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53(W3-W1)
22W2
53(W3-W1)
22W2
(用代数式表示).上图中装置A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有同学认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干燥管导致测量结果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改进措施可以是
在干燥管右边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在干燥管右边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4)若用如图丙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瓶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则下列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B
B
.(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