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贤贤于贤 西汉韩婴在中.记载着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有一次.孔子的高足子贡.就人才问题请教老师.当问及哪些人称得上历史名臣时.孔子不加思索.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 .但这一答案使子贡大惑不解.他顾不得师生的尊卑.当即发表了反对意见:“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 .局外人该怎样评判他们师生之间的这场争论呢?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他以自己出色的才干.辅佐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称雄于乱世.子产则是春秋时郑国的一位贤相.执政22年.说他受任于内乱外患之际.“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 .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把国家治理得秩序井然.“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所以.当子产去世的消息传到孔子的耳朵时.这位平时能沉得住气的老夫子.竟涕泪交加.还不时感叹:子产“古之遗爱也. 而子皮和鲍叔呢?虽然都曾官居显位.但却没有留下赫赫政绩.与子产.管仲相比.就更显得逊色. 那么.孔子凭什么对子皮和鲍叔特别偏爱呢?对此.他曾作过说明:“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 原来.孔子把是否推荐了贤才.培养了新一代优秀的接班人.作为评价官吏政绩的标准. 在孔子看来.推荐和选拔一位优秀的接班人.比什么都不容易.伯乐相马.虽说也不简单.而选贤荐能就复杂得多了.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更何况“人无完人 .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在许多人身上.往往是缺点与优点并存.选得准谈何容易.就说管仲.问题就不少.“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不仅贪过小便宜.在工作中也犯过错误.然而.鲍叔却独具慧眼.他不求全责备.不因小疵而废人.不拘泥于牝牡骊黄.而是果断地把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 正因为被推荐出来的人才并不是完人.当他们刚刚踏上高位时.在某些方面或许还显得不那么称职.这就更需要老一代热情扶持和帮助.子皮正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在交班以后.一直倾心关注着子产的成长.当子产打破陈规.大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新的局面时.子皮全力予以支持,当子产得罪权责.遇到恶势力子张的挑战而胆怯时.子皮更是挺身而出.为子产壮胆.做他的坚强后盾.终于使子产能以改革家的姿态.大展鸿图. 这种荐贤和引贤.更需要老一代有甘作人梯的气质和胸怀.当鲍叔出生入死地追随齐桓公.平了公子纠.坐定了天下之后.齐国的相位也是非鲍叔而莫属的了.但是.鲍叔却放着这高官厚禄而不受.为了君王和他所忠的那个国家的利益.坚持要把相位让给资历远不如自己的管仲.而本人甘愿“以身之下 .这种品格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荐贤贤于贤.孔子的见解要比他的弟子子贡高明得多. [2002年5月23日武文文]1. 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