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气体对大气有污染.且既不能用碱液吸收.又不能用酸液吸收的是 A.NO2 B.SO2 C.H2S D.CO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现用一定质量的铁的氧化物(如下图)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室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250mL4.8mol?L-1的硫酸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吸量管(一种带有刻度的移液管)外,还需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步骤Ⅱ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
BC
BC

A.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B.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写出步骤Ⅳ中用NaClO3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
6Fe2++ClO3-+6H+=6Fe3++Cl-+3H2O
6Fe2++ClO3-+6H+=6Fe3++Cl-+3H2O
(提示:ClO3-转化为Cl-);
已知1mol HNO3的价格为0.16元,1mol NaClO3的价格为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为氧化剂的利弊,利是
原料成本较低
原料成本较低
,弊是
产生气体对大气有污染
产生气体对大气有污染

(4)为了分析产品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有人设计了以下操作:
(a)取25mL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m g.
(b)另取25mL聚合硫酸铁溶液,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液合并配成25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用KMnO4酸性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用去0.1000mol/L KMnO4标准溶液V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a)步骤溶液中SO42-离子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取上层清夜,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溶液中SO42-已沉淀完全
取上层清夜,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溶液中SO42-已沉淀完全

②在(b)步骤中判断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聚合硫酸铁中SO4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
233
=
V
200
m
233
=
V
200
(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一,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过程,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
(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精英家教网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
 

(2)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有含Pd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精英家教网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作用是使CO、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
①写出上述变化中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H2=
 

(3)①有人认为:该研究可以使氨的合成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原料的转化率大大提高.请你应用化学基本理论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②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图所示,正确的顺序为
 

精英家教网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④⑤③②①D.⑤④③②①
Ⅱ.A、B、C、D、E五种物质含有同一元素X,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若A、B、C、D为气体且其中有一种为有色气体,E为液体,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B中只含两种元素,且两种元素的序数相差6,当B和E在空气中相遇时能形成大量的白烟,则D的分子式为
 

(2)当小心加热B与E化合时生成的物质F时,可得到一种与CO2具有相同原子数目和电子数目的气体G和另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H,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以及工厂尾气的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请回答:
(1)下列气体的排放能形成酸雨的是
 
(填序号).
①CO2          ②SO2         ③NO2
(2)在燃煤中加入一种物质,可减少SO2的排放.通常加入的物质是
 
(填序号).
①烧碱          ②石灰石          ③石膏(CaSO4
(3)将煤进行气化,再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的污染,且燃烧效率高.煤气化的过程如下:
精英家教网
过程II反应的类型是
 
(填序号).
①置换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         ③氧化还原反应
(4)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常用足量的石灰乳吸收.若处理含SO2 0.112%(体积分数)的尾气1×106 m3(标准状况),理论上能得到CaSO3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短周期元素RQM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已知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

1)人的汗液中台有T的简单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元素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选填“离子”或“共价”)

3)加热时,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单质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

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有如下转化:甲丙,若其中甲是单质,乙、丙为化合物,x是具有氧化性的无色气体单质,则甲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

R???? Q2?? M???? T2

5)工业上,常利用。ROMO2反应生成固态M单质和RO2,从而消除这两种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已知:2RO(g)+O2(g)2RO2(g)? H-akJ·mol-l

M(s)+O2(g)MO2(g)????? H-bkJ·mol-l

则反应2RO(g)+MO2(g)2RO2(g)+M(s)?? H___________

6元素T的含氧酸HTO具有漂白性。往20mL 0.0lmol·L-lHTO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HTO的电离常数:b点>a

②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

③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TO)= c(Na+)

④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T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2NO(g)+2CO(g)N2(g)+2CO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O2(g)=2NO(g);△H= +180.5kJ/mol
C(s)+O2(g) =CO2(g);△H=" -393.5" kJ/mol
2C(s)+O2(g)=2CO(g);△H= -221kJ/mol
则2NO(g)+2CO(g)N2(g) +2CO2(g)的△H=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2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a" mol,n(NO)="2a" mol,n(N2)="b" mol,且N2占平衡总体积的1/4。
①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____。(用只含a、V的式子表示)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       _____
A.v生成(CO2)=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NO、CO、N2、CO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③在t2时刻,将容器的容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时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请在右图中补充画出从t2到t4时刻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如果要净化汽车尾气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4)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有含Pd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此变化中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g)=2C(s)+O2(g)来消除CO的污染。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