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 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 和“滴入植物油 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填实验现象)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 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韶关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溶液的pH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即可得溶液的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FeCl3溶液     含有淀粉的碘水     NaOH溶液

          A                    B                  C

(1)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          中,再加水稀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2)装置C的作用是                                             

(3)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 坩埚

(4)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 与 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Fe2+生成                                    

③该小组同学向C烧杯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5)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