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 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解析:结晶水合物的析晶计算难度大.是由于带有结晶水晶体的析出.会导致溶剂水量的减少.从而使结晶水合物继续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这样依次重复.最终使晶体的总量趋向于定值.由此可见.结晶水合物的析出过程实质上是无数次结晶的总结果.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类题目可以应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解决.但初中学生尚未学过.故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若仔细分析题意.可抓住析晶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求解.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CuSO4的质量=300g×20g/120g=50g.水的质量=300g-50g=250g. 设析出CuSO4·5H2O质量为x. CuSO4·5H2O ~ CuSO4 ~ 5H2O 250 160 90 x 160/250x 90/250x 20g/100g=/ 解得x=28.2克 [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2x% B. 大于2x% C. 小于2x% D. 无法计算 解析: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课本上无例题.教师授课时也未必补充.题目新颖.陌生度大.似有无从下手之感.若把题中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想象成熟知的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x%.硫酸越浓.密度越大.故等体积混合时.较浓硫酸的质量比混合溶液的质量一半要多.所以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大于2x%. 答案:B. 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这是一道利用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常见题.学生熟知的解题模式是先分别求出两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再相加得到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硫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但运算复杂.计算量大.如果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路.把S和O组成的原子团(SO4)看成一个整体.由于铁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1%.则另一部分(即SO4).质量分数为69%.由于 SO4 ~ S 96 32 69% ? 所以硫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 69%×32/96=23%.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 5.1%.K2CO3 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解析:此题信息量大.所供数据多.根据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逐一分步求解.计算繁杂.失误率高.如果抛开那些纷繁的数据和局部细节.将溶液看成一个整体.则无论是KOH.K2CO3还是KHCO3.与盐酸反应最终均生成KCl.由于KCl中的Cl-全部来自于盐酸.故可得关系式: HCl ~ KCl 36.5 74.5 98克×10% ? 所以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98克×10%×74.5/36.5=20克 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 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 .就是“转化 .这种“退 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题意.可将该题分解成容易作答的四个小题: (1)得到19.6克氢氧化铜.有多少克硫酸铜参加了反应? (2)与铁粉反应生成6.4克铜.有多少克硫酸铜参加了反应? 中硫酸铜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的结果.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将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分解为数个简单题.实现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使本来感觉很难的题目转化成了简单易做的题目.这样做.易学易懂.不仅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后继化学课程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 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 [例6]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解析:整个题目全用文字叙述.没有一个可供直接利用的具体数据.仔细审视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将“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 转化为“Mg吸收的O2质量等于MgCO3分解放出的CO2质量 .即可由2Mg-O2和MgCO3-CO2.导出44Mg-16MgCO3.这一关系式表明.在原混合物中镁粉与碳酸镁的质量比是 44×24:16×84=11:14. 5. 由文字转化为图示. 有些化学计算题.叙述冗长.信息点多.一时难以理顺各种关系.若能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信息.则可使题意简明清晰.过程具体形象.从而发现解题的途径. [例7] 把47克氧化铜与炭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冷却.已知反应中炭已消耗完.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6克.向此固体中加入100克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将滤液蒸发掉46克水.再冷却到t℃时.溶液恰好饱和原混合物中含多少克炭,(2)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关于溶解度计算三个重要知识点.头绪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若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示信息.则能帮助我们理清脉络.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图示如下: CuSO4饱和溶液 设原混合物中含炭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y. 2CuO + C 2Cu + CO2↑ 160 12 44 y x 47g-36g=11g x=12×11g/44=3g.y=160×11g/44=40g 所以剩余氧化铜的质量=47g-3g-40g=4g. 设反应生成的CuSO4质量为z CuO + H2SO4 = CuSO4 + H2O 80 98 160 4g 100克×4.9% z z=4g×160/80=8g 设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S/100g=8g/[100克×-46g] S=16.3g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分)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B、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原子半径  X<Y<C         B.离子半径  X<C<Y

C.非金属性  X<Y<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X>Y

E.氢化物沸点 X<Y<C

② 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O2       B.OH       C.Si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分)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B、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原子半径  X<Y<C          B.离子半径  X<C<Y
C.非金属性  X<Y<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X>Y
E.氢化物沸点 X<Y<C
②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O2        B.OH       C.Si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分)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B、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原子半径  X<Y<C          B.离子半径  X<C<Y

C.非金属性  X<Y<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X>Y

E.氢化物沸点 X<Y<C

② 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O2        B.OH       C.Si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B、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原子半径  X〈 Y〈 C          B 离子半径  X〈 C〈 Y

      C 非金属性  X〈 Y〈 C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 〉X 〉Y

         E 氢化物沸点 X〈 Y〈 C

② 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AlO2        B.  OH        C.  Si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B、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原子半径  X<Y<C          B.离子半径  X<C<Y

C.非金属性  X<Y<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X>Y

E.氢化物沸点 X<Y<C

② 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O2        B.OH       C.Si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