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中要注意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对常见事故能正确处理. 典型题点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 实 验目的或 结 论
A 将0.1mol∕L的NaOH溶液与0.5mol∕L的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得氢氧化铜悬浊液 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B 向含有少量 Fe2(SO43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 CuSO4溶液中少量的 Fe2(SO43
C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 该气体中含有乙烯
D 将溴已烷和NaOH溶液共热后,先滴加硝酸酸化后,再滴加AgNO3溶液 可检验其中的溴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朝阳区一模)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
清洗烧瓶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脱水性
脱水性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CH2+Br2→CH2Br-CH2Br
CH2=CH2+Br2→CH2Br-CH2Br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 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H2O、Br2
H2O、Br2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设 计 现 象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b.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c.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
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Br2
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Br2

d.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
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乙烯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干燥的SO2不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乙烯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干燥的SO2不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目  的
A 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确认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
B 滴加稀溴水 确认苯中是否混有苯酚
C 加入金属钠 确认酒精中是否混有醋酸
D 将石油裂解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确认裂解气中是否含有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奉贤区二模)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液体Y,加强热; A中有白雾生成,红色固体Z的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红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气体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2)C中可溶性钡盐溶液X为
硝酸钡
硝酸钡
.实验过程中,发现液体Y不能很顺利地滴下,则可如何改进:
将分液漏斗改为恒压漏斗
将分液漏斗改为恒压漏斗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的产生原因,甲同学认为是
空气参与了反应
空气参与了反应
,乙同学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同学在原有操作之前,先通N2一段时间.乙同学则在A、B间增加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D.
甲、乙各自进行实验,B中现象分别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空气、白雾均是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白雾是主要原因
空气、白雾均是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白雾是主要原因

 甲  大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定
 乙  少量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4)丙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联合试验,发现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红棕色气体.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SO2+2H2O+3Ba(NO32═3BaSO4↓+2NO↑+4HNO3
3SO2+2H2O+3Ba(NO32═3BaSO4↓+2NO↑+4HNO3

(5)丁同学认为丙选择的两种钡盐比较相似,于是丁在丙的基础上将B、C中的钡盐分别换成过量新制的醋酸钡溶液、Ba(AlO22溶液,发现B、C中均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C中沉淀为
BaSO3、氢氧化铝
BaSO3、氢氧化铝
.实验室里欲获得该沉淀,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漏斗、玻璃棒
烧杯、漏斗、玻璃棒

(6)结合实验目的,根据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SO2与可溶性钡的弱酸盐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SO2与可溶性钡的弱酸盐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实验完毕,

清洗烧瓶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 。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 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 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③ 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设 计                                                                                                        现 象

甲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Br2的CCl4溶液褪色

 

 

乙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a. 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_。

b. 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

c. 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                              ___。

d. 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