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能逃避之担当 在汉语里.“文化 这个词最早大概是“以文化之 的意思.和“武化 相对.用文明去感化别的部族.和用武力去攻打别的部族.是建立威望的两种不同方式.也就是说.“文化 最早是用来探讨怎么和自己以外的他者相处的.是一个用于区分的概念.而不是想象中那样用于包容的概念.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当一个罐子没有和杯子.碗等不同容器摆在一起的时候.它叫什么其实并无所谓. 回想起来.我其实相当怀疑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概念.他们读经.治学.吟诗作对.饮酒.喝茶.过他们的小日子--但是他们没觉得自己干的这些事是在生产文化.一直到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才多多少少让满清的官员们觉得这些化外之民跟咱们不是一个东西.1840年之后.那些闲来遛鸟听戏的中国传统读书人被打到家门口的坚船利炮一下子弄懵了.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个玩意儿.才知道自己跟人家是不一样的.“文化 这才一下子成为整个民族的关键词.一会儿说要中体西用.一会儿说要全盘西化.五四以降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七嘴八舌.总之是焦虑.没有了1840年之前的神定气闲. 这样尴尬的局面倒并非只有我们在面对.地理大发现之前.各种不同的文化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相对独立发展.就好象临湖的少年那喀索斯.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而一旦殖民运动把全球联结为一个整体.那喀索斯抬起眼一看:哟!林子里还这么多人哪!他就不得不以别人为参照.重新审视自我.因此文化的问题.其实是文化间的问题.是思考在多元的文明生态中如何自处的问题. 历史的强力就在于后世将永远不能不面对已然发生的变故.那喀索斯们一旦相遇就永难分离.他们将拥抱.争斗.亲吻.残杀.亲如兄弟或互为仇雠.无法再渴望1840年之前的单纯生活.自那以后的每一代青年.若要求得在历史当中的自立.就必须思考文化的问题.必须在他人与自我之间作出选择或求得平衡.而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不是分裂和疏远了各种文化样态.反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和混乱.紧接着到来的全球化时代更使得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处变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即以语言的变迁观照现实世界:“文化 这一词汇的含义在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驳杂.与它相关的词组不再仅仅是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之类,还有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酒吧文化.青年亚文化.甚至浴室文化.厕所文化.等等等等.后现代光怪陆离的文化现场.要求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加复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它呼唤激情.同时也呼唤理性.这样的历史使命.让人几乎难以承受却无处推脱. 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或许迷茫.或许不知所措.或许感到空虚乏力.正如在发现了林子里其他的身影之后.那咯索斯的那种痛苦.但是既然树林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就必须一步步向林中走去.否则只会在对自己身影的迷恋中一头栽入湖中.对于文化这样宏大的概念.我们即使从未懂得.也必须保持思索.惟有思索.而能担当.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化 这个概念最初是用非武力的方式去感化别的部族.建立自己部族威望的一种方式. B.在清朝之前.我们的先祖读经.治学.吟诗作对等.他们并没有从事生产文化的行为. C.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这件事点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 D.鸦片战争以后.“文化 成了中国社会的焦点话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思考与关注. E.全球化时代让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处变得越来越复杂.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 F.既然世界已向我们敞开胸怀.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逃避它.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