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译文] 文翁.是庐江舒地人.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官.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官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官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官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官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官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官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官.有学官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5. (1)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 (2)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 (3)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 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 回答说:“三岁. “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糊糊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道: “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的原因不会乱动啊.对别人.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是与非.行走.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行业.不让自己的精神在不相干的事务上操劳.不使用自己的力气在没有益处的事上.出来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没有由于眼睛看不见而带来的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打扮成不合礼教的相貌.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厉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平安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能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丢失那些老天所赋予的本能.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糊糊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自悲却悲我.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安慰您啊. 那人没有言辞来作答.空闲时到我这里来.我听了很奇怪.说:“古代的盲人.有负责音乐的.有劝诫.教导的.有诵诗的.有作赋的.好像师旷.师慧一样.这个盲者.难道不是一类人吗? 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